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绪论 | 第12-28页 |
1.1脂质体概述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2-16页 |
1.1.1脂质体简介 | 第12-14页 |
1.1.2脂质体的分类及其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1.1.3脂质体的表面修饰 | 第15页 |
1.1.4基于脂质体的生物传感器 | 第15-16页 |
1.2PEC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16-19页 |
1.2.1PEC生物传感器构成 | 第16-17页 |
1.2.2PEC生物传感器原理 | 第17-18页 |
1.2.3PEC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应用 | 第18-19页 |
1.3半导体纳米材料概述 | 第19-21页 |
1.3.1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 | 第19-20页 |
1.3.2有机半导体纳米材料 | 第20-21页 |
1.4PEC生物分析策略概述 | 第21-26页 |
1.4.1半导体异质结 | 第21-22页 |
1.4.2能量转移 | 第22-23页 |
1.4.3敏化效应 | 第23-24页 |
1.4.4酶催化反应 | 第24-25页 |
1.4.5空间位阻效应 | 第25页 |
1.4.6原位生成电子供体 | 第25-26页 |
1.5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和主要研究工作 | 第26-28页 |
第2章基于AA和葡萄糖双信号灵敏脂质体光电化学免疫分析研究 | 第28-35页 |
2.1引言 | 第28页 |
2.2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2.2.1试剂和仪器 | 第28-29页 |
2.2.2TiO2基底电极的构建 | 第29页 |
2.2.3AGEL脂质体及其和二抗的连接 | 第29页 |
2.2.4免疫分析实验 | 第29-30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2.3.1形貌表征与光谱表征 | 第30-31页 |
2.3.2脂质体参数计算 | 第31-32页 |
2.3.3实验原理 | 第32页 |
2.3.4免疫分析 | 第32-34页 |
2.4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聚吡咯@Bi2WO6有机-无机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在光电化学免疫分析中的研究 | 第35-43页 |
3.1引言 | 第35页 |
3.2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3.2.1试剂和仪器 | 第35-36页 |
3.2.2基底电极PPy/Bi2WO6/ITO的构建 | 第36页 |
3.2.3免疫分析实验 | 第36-37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3.3.1形貌表征与光谱表征 | 第37-39页 |
3.3.2实验原理 | 第39页 |
3.3.3免疫分析 | 第39-42页 |
3.4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基于包裹多巴胺键和硫化镉脂质体与苯硼酸亲和的光电化学免疫分析研究 | 第43-47页 |
4.1引言 | 第43页 |
4.2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4.2.1试剂和仪器 | 第43-44页 |
4.2.2基底电极APBA/Au/ITO的构建 | 第44页 |
4.2.3脂质体及其和二抗的连接 | 第44-45页 |
4.2.4免疫分析实验 | 第45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45页 |
4.3.1实验原理 | 第45页 |
4.4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