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 ·国内 | 第13-16页 |
| ·国外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第20-29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3页 |
| ·商标的含义 | 第20-21页 |
| ·商标侵权的界定 | 第21-22页 |
| ·治理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22-23页 |
|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28页 |
| ·博弈论 | 第23-25页 |
| ·寻租理论 | 第25-26页 |
| ·市场失灵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梓元岗皮具商圈商标侵权问题现状及其治理状况 | 第29-43页 |
| ·梓元岗皮具商圈的地理位置 | 第29页 |
| ·梓元岗皮具商圈的发展概况 | 第29-30页 |
| ·梓元岗皮具商圈商标侵权问题的现状与特点 | 第30-36页 |
| ·商标侵权问题的现状 | 第30页 |
| ·经营主体的特点 | 第30-32页 |
| ·侵权商品的特点 | 第32-33页 |
| ·经营模式的转变 | 第33-36页 |
| ·商标侵权问题的影响 | 第36-38页 |
| ·损害商标权利人或企业合法利益 | 第36-37页 |
| ·损害地方政府和国家利益和形象 | 第37-38页 |
| ·损害消费者切身利益,淡化市场诚信意识 | 第38页 |
| ·现行治理措施及其存在问题 | 第38-42页 |
| ·执法部门履职方面 | 第38-41页 |
| ·对市场开办者规范管理方面 | 第41页 |
| ·打假中介公司的兴起与发展方面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梓元岗皮具商圈商标侵权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3-54页 |
| ·经营环境方面的分析 | 第43-45页 |
| ·经济发展的程度 | 第43页 |
| ·法律法规不健全与政策不完善 | 第43-44页 |
| ·市场秩序不规范 | 第44页 |
| ·消费群体的原因 | 第44-45页 |
| ·治理商标侵权问题的博弈过程与风险成本分析 | 第45-52页 |
| ·治理商标侵权问题的博弈过程 | 第45-47页 |
| ·对风险成本的分析 | 第47-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国内外治理商标侵权问题的主要模式及其经验 | 第54-61页 |
| ·国外 | 第54-57页 |
| ·美国:重拳与重典并举 | 第54-55页 |
| ·英国:有效的机构设置 | 第55页 |
| ·欧盟:宽泛的商标权保护 | 第55-56页 |
| ·澳大利亚:高效维权体系,注重舆论监督 | 第56页 |
| ·韩国:明确救济方式,政府和民间组织相结合 | 第56-57页 |
| ·日本:注重源头管控和行业监管 | 第57页 |
| ·国内 | 第57-59页 |
| ·香港:由海关执法,注重联手打假 | 第57-58页 |
| ·上海:重视企业自律与国际合作 | 第58页 |
| ·北京:秀水市场的治理方式与效果 | 第58-59页 |
| ·经验启示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梓元岗皮具商圈治理商标侵权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61-68页 |
| ·完善和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 第61-62页 |
| ·健全综合治理制度 | 第62-64页 |
| ·政府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机制 | 第62页 |
| ·加强法律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 第62页 |
| ·坚持日常监管和统一执法行动相结合 | 第62-63页 |
| ·完善消费者举报制度和红盾维权工作站的建设 | 第63页 |
| ·健全对市场开办者的监管机制 | 第63-64页 |
| ·进一步健全治理商标侵权现象的市场机制 | 第64页 |
| ·壮大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水平 | 第64-65页 |
| ·从查办案件的角度,提高商标侵权行为的违法成本 | 第65-66页 |
| ·加强政府自身的管理,建立科学的行政评价体系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