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

柏拉图德性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导论第6-19页
    1.1 论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第6-11页
        1.1.1 论文的理论依据和意义第6-9页
        1.1.2 论文的现实依据和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国外研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第13-17页
    1.3 论文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7页
        1.3.1 论文思路第17页
        1.3.2 论文研究方法第17页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7-19页
        1.4.1 研究重点第17-18页
        1.4.2 研究难点第18页
        1.4.3 研究创新点第18-19页
2 西方德性与德性伦理学第19-26页
    2.1 对“德性”的语义学考察与说明第19-22页
        2.1.1 “功能”与“品质”第19-20页
        2.1.2 人所特有的具体的“善”第20-22页
    2.2 德性伦理学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发展第22-26页
        2.2.1 德性伦理学的历史演变第22-23页
        2.2.2 德性伦理学的当代发展第23-26页
3 柏拉图德性论思想的理论渊源第26-33页
    3.1 英雄时代的德性思想第26-29页
        3.1.1 英雄时代的德性范畴第26-28页
        3.1.2 英雄时代德性思想的具体内容第28-29页
    3.2 古风时代的德性思想第29-33页
        3.2.1 前苏格拉底哲学中的德性思想第29-31页
        3.2.2 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第31-33页
4 柏拉图德性论思想的内容第33-40页
    4.1 德性的可教性问题第33-36页
        4.1.1 柏拉图对德性的定义第33-35页
        4.1.2 德性是否可教第35-36页
    4.2 关于“四主德”的论述第36-40页
        4.2.1 “四主德”的内容第36-38页
        4.2.2 柏拉图“四主德”的认识论基础——灵魂观第38-40页
5 柏拉图与孟子的德性观之比较第40-47页
    5.1 孟子“四德”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内容第40-43页
        5.1.1 理论基础——性善论第40-42页
        5.1.2 具体内容——仁义礼智第42-43页
    5.2 柏拉图与孟子德性观的异同点第43-47页
        5.2.1 二者的差异第43-45页
        5.2.2 二者的相通之处第45-47页
6 柏拉图德性论思想的评价第47-52页
    6.1 积极影响第47-49页
        6.1.1 为雅典城邦政治思考提供了新的理想模式第47-48页
        6.1.2 为西方正义思想研究奠定了基础第48-49页
    6.2 局限性第49-52页
        6.2.1 道德理想的空想性第49-51页
        6.2.2 实践的艰难性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6-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及当代审视
下一篇:冯契人生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