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对象、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图1.3—1) | 第11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26页 |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产业集群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产业集群特征 | 第17-18页 |
·产业集群优势 | 第18-19页 |
·体育产业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体育产业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我国体育产业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我国体育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 第26页 |
3 富阳体育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 | 第26-31页 |
·优越的区位环境优势 | 第27-29页 |
·地理位置优势 | 第27-28页 |
·交通便利 | 第28-29页 |
·极佳的山水文化资源 | 第29页 |
·扎实的体育产业基础 | 第29-31页 |
·浓厚的群众体育氛围 | 第31页 |
4 富阳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 第31-36页 |
·体育用品制造业初具规模 | 第32-34页 |
·高桥区块赛艇制造业 | 第32页 |
·上官区块球拍制造业 | 第32-33页 |
·新登区块龙舟制造业 | 第33页 |
·洞桥区块自行车配件制造业 | 第33-34页 |
·体育健身娱乐业逐步兴起 | 第34页 |
·体育竞赛表演业初步形成 | 第34-35页 |
·体育培训业开始活跃 | 第35页 |
·运动休闲业发展迅速 | 第35-36页 |
5 富阳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36-38页 |
·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缺乏核心领导型企业 | 第36页 |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价值获取能力低下 | 第36页 |
·体育市场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不高,相互间缺少协作 | 第36-37页 |
·体育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 第37页 |
·低水平重复与无序竞争现象严重,缺乏行业规则和规范 | 第37页 |
·体育中介组织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 第37-38页 |
·民营中小企业居多,企业融资困难 | 第38页 |
·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本等因素影响增强 | 第38页 |
6 集群视角下富阳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 第38-41页 |
·产业基地 | 第38-39页 |
·产业链 | 第39页 |
·特定空间竞争力聚集 | 第39-40页 |
·各类支撑服务体系 | 第40-41页 |
·政府 | 第40页 |
·金融机构 | 第40页 |
·研究机构 | 第40-41页 |
·行业协会 | 第41页 |
7 产业集群视角下富阳体育产业发展策略 | 第41-45页 |
·发挥核心领导型企业带动效应,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 第41-42页 |
·加强中小企业价值获取能力,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升级发展 | 第42-43页 |
·结合运动休闲之城发展定位,推动体育产业结构调整 | 第43页 |
·依托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43-44页 |
·加强宏观管理,完善行业协会制度,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第44页 |
·重视人才培养,抓好队伍建设 | 第44页 |
·吸纳民营资本,拓展体育产业领域 | 第44-45页 |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 第45页 |
8 结束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