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问题的引出 | 第8-9页 |
二、“农业文明”中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第9-15页 |
(一) 农业文明的主要特点 | 第9页 |
(二)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律与道德 | 第9-11页 |
1、“家火”、“邦火”时期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第9-10页 |
2、城邦文明时期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第10-11页 |
(三) 希腊化时期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第11-12页 |
(四) 中世纪时期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第12-14页 |
(五) 结论 | 第14-15页 |
三、商业文明中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第15-32页 |
(一) 商业文明与法治秩序 | 第15-23页 |
1、抽象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平等的人 | 第15-18页 |
2、抽象的社会关系——契约的纽带作用 | 第18-20页 |
3、主权国家的建立 | 第20-23页 |
(二) 法治秩序中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第23-32页 |
1、法律与道德的分离——重新寻找法律合法性的根源 | 第23-27页 |
2、对法律与道德分离的回应——法典编纂 | 第27-28页 |
3、法治社会的治理模式——形式主义法治 | 第28-30页 |
4、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和壮大 | 第30页 |
5、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 第30-32页 |
(三) 结论 | 第32页 |
四、当代中国法治秩序中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第32-37页 |
(一) 当代中国:从“农业经济”到“市场经济” | 第32-33页 |
(二)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 第33-35页 |
1、法制建设中的“工具主义”思维 | 第33-34页 |
2、重“实质”轻“程序” | 第34-35页 |
(三) 合理化解法治秩序中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法治和道德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35-37页 |
1、培育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道德 | 第35-36页 |
2、以市场为基础以国情为导向培育法治型社会秩序 | 第36-37页 |
五、结论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