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竞争视角的企业持续战略能力培育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8-10页 |
·研究内容 | 第8页 |
·基本研究框架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创新点与难点 | 第10-11页 |
2 基于动态竞争视角的企业能力跃迁的有关探讨 | 第11-20页 |
·竞争与动态竞争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企业持续战略能力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能力理论研究溯源 | 第13-14页 |
·企业持续战略能力理论发展 | 第14-16页 |
·动态竞争视角下企业持续战略能力的概念探讨 | 第16-20页 |
·从能力到战略能力的跃迁 | 第16-17页 |
·战略能力与核心能力的区别和联系 | 第17-18页 |
·持续战略能力的内涵 | 第18-20页 |
3 基于动态竞争视角的企业持续战略能力培育模式 | 第20-43页 |
·动态竞争视角下企业持续战略能力培育模式的提出 | 第20-25页 |
·培育模式 | 第20-22页 |
·培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培育模式的实践意义 | 第24-25页 |
·培育模式结构要素分析 | 第25-27页 |
·快速响应能力及其构成因子 | 第25-26页 |
·学习创新能力及其构成因子 | 第26页 |
·“能力叠加”能力及其构成因子 | 第26-27页 |
·培育模式架构相互作用的思维机理 | 第27-34页 |
·战略思维规律探寻 | 第27-28页 |
·企业生存环境三维分析思维 | 第28-31页 |
·动态竞争环思维 | 第31-34页 |
·动态竞争视角下企业持续战略能力演化机理 | 第34-39页 |
·快速响应能力培育 | 第34-35页 |
·学习创新能力培育 | 第35-37页 |
·“能力叠加”能力培育 | 第37-38页 |
·企业持续战略能力培育上升逻辑台阶 | 第38-39页 |
·企业案例 | 第39-43页 |
·丰田汽车 | 第39-40页 |
·金风科技 | 第40-43页 |
4 企业持续战略能力培育状况的综合评价 | 第43-51页 |
·持续战略能力培育状况的综合评价体系 | 第43-45页 |
·培育状况评价的目的 | 第43页 |
·培育状况评价方法 | 第43-44页 |
·培育状况评价指标与体系 | 第44-45页 |
·基于AHP 的灰色多层次分析培育状况综合评价 | 第45-49页 |
·制定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 | 第46页 |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46页 |
·确定评价样本矩阵 | 第46-47页 |
·确定评价灰类 | 第47-48页 |
·计算灰类评价系数 | 第48页 |
·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 | 第48页 |
·指标的综合评价 | 第48-49页 |
·计算综合评价值 | 第49页 |
·企业持续战略能力培育状况综合评价模型的演示应用 | 第49-5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