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7页 |
·课题来源及目的意义 | 第14-16页 |
·碳纤维结构和表面改性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氧化处理技术 | 第17-18页 |
·表面涂层技术 | 第18-19页 |
·射线、激光、等离子体处理技术 | 第19页 |
·表面接枝改性技术 | 第19-20页 |
·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和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 | 第21-22页 |
·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结构和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树枝状大分子的一般概念 | 第23-24页 |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 第24-26页 |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应用 | 第26-28页 |
·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的研究现状 | 第28-33页 |
·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 | 第28-30页 |
·接枝方法制备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 | 第30-33页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微观力学测试方法 | 第33-35页 |
·单纤维复合材料段裂法 | 第33-34页 |
·微滴脱粘方法 | 第34-3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第2章 碳纳米管羧基化处理及表征 | 第37-49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材料及处理过程 | 第37-39页 |
·不同氧化处理时间的碳纳米管的表征 | 第39-47页 |
·表征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分析 | 第40-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对碳纤维表面的修饰 | 第49-72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实验材料与处理过程 | 第50-51页 |
·碳纤维表面氧化处理 | 第51-60页 |
·氧化体系选择 | 第51-55页 |
·氧化处理后碳纤维的单丝强度和Weibull 分布 | 第55-58页 |
·氧化处理后碳纤维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58-60页 |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对酸化碳纤维的氨基修饰 | 第60-70页 |
·氨基化处理过程 | 第60-61页 |
·表征方法 | 第61-62页 |
·XPS 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FTIR 分析 | 第66-68页 |
·SEM 形貌表征 | 第68-69页 |
·氨基化反应机理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72-99页 |
·引言 | 第72-74页 |
·多尺度增强体的制备 | 第74-79页 |
·实验材料 | 第74页 |
·制备过程 | 第74-75页 |
·影响接枝形貌的参数控制 | 第75-79页 |
·多尺度增强体的表征 | 第79-97页 |
·多尺度增强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9-81页 |
·多尺度增强体的XPS 分析 | 第81-83页 |
·多尺度增强体形貌与表面微观结构分析 | 第83-91页 |
·多尺度增强体表面能分析 | 第91-94页 |
·多尺度增强体纳米管连接强度分析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5章 碳纳米管/碳纤维的单丝复合体系制备和界面强度表征 | 第99-124页 |
·引言 | 第99页 |
·单纤维微滴脱粘实验 | 第99-103页 |
·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 | 第99-100页 |
·试件的制备 | 第100-101页 |
·测试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101-103页 |
·单纤维段裂实验 | 第103-114页 |
·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 | 第103-105页 |
·试件的制备和实验过程 | 第105-107页 |
·结果分析 | 第107-114页 |
·界面强度影响因素和界面增强机理 | 第114-122页 |
·界面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114-115页 |
·界面增强机理 | 第115-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结论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个人简历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