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合思想的城市码头工业区空间更新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码头工业区的衰退与更新 | 第10-11页 |
·城市文化的趋同与工业遗产的保护 | 第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13-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3-15页 |
·研究范围 | 第15页 |
·重要概念解析 | 第15-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关于码头工业区更新 | 第19-21页 |
·关于整合思想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2-25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3-25页 |
第2章 整合思想在码头工业区更新中的应用 | 第25-48页 |
·码头工业区更新的发展动态 | 第25-29页 |
·码头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 | 第25-27页 |
·码头工业区更新的动力因素 | 第27-29页 |
·码头工业区更新的意义 | 第29页 |
·我国码头工业区更新现状及问题 | 第29-37页 |
·我国码头工业区更新概况 | 第29-30页 |
·我国码头工业区更新类型总结 | 第30-35页 |
·码头工业区更新的趋势 | 第35-36页 |
·我国码头工业区更新中的问题 | 第36-37页 |
·整合思想及理论基础 | 第37-42页 |
·整合思想释义 | 第37-38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38-42页 |
·应用整合思想的意义 | 第42页 |
·理论意义 | 第42页 |
·实践意义 | 第42页 |
·码头工业区空间更新中的整合问题 | 第42-47页 |
·整合的目标与原则 | 第42-45页 |
·整合的范畴与对象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码头工业区与城市功能的整合 | 第48-61页 |
·功能整合的理念与层面 | 第48-50页 |
·功能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 第48-49页 |
·转向整合的功能规划 | 第49-50页 |
·功能整合的层面 | 第50页 |
·功能整合的实例分析 | 第50-54页 |
·新加坡河域更新计划 | 第50-52页 |
·广州珠江后航道码头区更新规划 | 第52-53页 |
·瑞典斯德哥尔摩码头工业区更新 | 第53-54页 |
·功能整合的方式 | 第54-58页 |
·沿岸用地的整体开发 | 第54-55页 |
·与社区功能连锁互补 | 第55-56页 |
·多样功能的复合开发 | 第56-58页 |
·功能整合的对策 | 第58-60页 |
·分散跨越式的功能整合 | 第58-59页 |
·集中港口式的功能整合 | 第59页 |
·功能整合对策总结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码头工业区与城市形态的整合 | 第61-81页 |
·形态整合的理念与影响因素 | 第61-62页 |
·立体化的形态 | 第61页 |
·空间相互渗透的形态 | 第61-62页 |
·新旧结合的形态 | 第62页 |
·形态整合的影响因素 | 第62页 |
·形态整合的实例分析 | 第62-67页 |
·爱尔兰都柏林斯潘塞码头区更新改造 | 第62-64页 |
·德国杜伊斯堡内港整治 | 第64-66页 |
·澳大利亚墨尔本滨海港区更新改造 | 第66-67页 |
·形态整合的方式 | 第67-78页 |
·交通系统的缝合 | 第67-71页 |
·滨水空间的连系 | 第71-72页 |
·界面的分解 | 第72-74页 |
·建筑综合体的融合 | 第74-76页 |
·场所的转换 | 第76-78页 |
·形态整合的对策 | 第78-80页 |
·分散跨越式的形态整合 | 第79页 |
·集中港口式的形态整合 | 第79页 |
·形态整合对策总结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