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2-15页 |
导论 | 第15-30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15-16页 |
二、研究的条件 | 第16-18页 |
三、研究的思路 | 第18-19页 |
四、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9-29页 |
五、本研究的困难之处 | 第29-30页 |
第一章 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与外交战略相关理论 | 第30-51页 |
第一节 意识形态与外交战略的相关理论 | 第30-40页 |
一、意识形态理论 | 第30-32页 |
二、外交战略理论 | 第32-36页 |
三、意识形态与外交战略的关系 | 第36-40页 |
第二节 毛泽东时代外交战略中的意识形态及其表现特征 | 第40-50页 |
一、马列主义意识形态作用中国对苏对美外交战略 | 第40-47页 |
二、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在对苏对美外交中的表现特征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二章 民族主义现实诉求与联美联苏外交战略 #37(新中国成立之前) | 第51-102页 |
第一节 意识形态领域民族主义现实诉求 | 第51-58页 |
一、民族主义与民族主义现实诉求内涵 | 第52-55页 |
二、民族主义现实诉求肇始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生态 | 第55-57页 |
三、中国民族主义现实诉求的历史进步性 | 第57-58页 |
第二节 联美联苏外交战略背景 | 第58-69页 |
一、日本侵略中国造成中华民族生存危机 | 第58-62页 |
二、美苏对国共态度的变化及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 第62-69页 |
第三节 民族主义现实诉求作用外交战略目标 | 第69-83页 |
一、民族主义现实诉求与民族独立的外交战略目标 | 第69-76页 |
二、民族主义现实诉求与人民民主的外交战略目标 | 第76-83页 |
第四节 民族主义现实诉求导引联美联苏外交战略 | 第83-101页 |
一、联美外交保证国家独立目标基本实现 | 第83-93页 |
二、联苏外交促成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 | 第93-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理性追求与联苏反美外交战略 #88(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中期) | 第102-159页 |
第一节 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理性追求 | 第102-110页 |
一、内部革命性质决定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 第103-107页 |
二、外部革命环境决定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 第107-110页 |
第二节 联苏反美外交战略背景 | 第110-121页 |
一、新政权在美苏对峙的冷战格局中诞生 | 第110-115页 |
二、新中国面临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 | 第115-121页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理性追求作用外交战略目标 | 第121-137页 |
一、社会主义理性追求目标之一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 | 第121-130页 |
二、社会主义理性追求目标之二是为了促进国家发展 | 第130-137页 |
第四节 社会主义理性追求导引联苏反美外交战略 | 第137-158页 |
一、联苏外交战略及其对中国安全与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137-149页 |
二、反美外交战略及反对美国对中国安全构成的威胁 | 第149-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158-159页 |
第四章 阶级斗争扩大化与反苏反美外交战略 #145(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 | 第159-215页 |
第一节 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呈扩大化趋势 | 第159-166页 |
一、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 | 第159-161页 |
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具体实践 | 第161-166页 |
第二节 反苏反美外交战略背景 | 第166-180页 |
一、美苏冷战对峙出现暂时缓和 | 第166-173页 |
二、中国国内建设出现严重"左"倾错误 | 第173-180页 |
第三节 阶级斗争扩大化对外交战略目标的影响 | 第180-193页 |
一、中国反对苏联的控制与干涉 | 第181-187页 |
二、中国反对美国所构成的安全威胁 | 第187-193页 |
第四节 阶级斗争扩大化对反苏反美外交战略的促成 | 第193-213页 |
一、党际、国家关系破裂中国构筑反苏外交战略 | 第193-204页 |
二、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构筑中国反美外交战略 | 第204-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213-215页 |
第五章 淡化阶级斗争理论与联美反苏外交战略 #201(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 | 第215-266页 |
第一节 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呈淡化趋势 | 第215-221页 |
一、国内政治领域淡化阶级斗争理论 | 第215-218页 |
二、外交关系领域淡化阶级斗争理论 | 第218-221页 |
第二节 联美反苏外交战略背景 | 第221-233页 |
一、苏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主要威胁 | 第221-226页 |
二、美国逐渐改变对华外交遏制政策 | 第226-233页 |
第三节 淡化阶级斗争理论影响外交战略目标 | 第233-245页 |
一、淡化阶级斗争凝聚国内因素反对苏联威胁 | 第233-239页 |
二、淡化阶级斗争聚集国际因素应对苏联威胁 | 第239-245页 |
第四节 淡化阶级斗争理论形成联美反苏外交战略 | 第245-265页 |
一、联美外交战略确保中美反苏战略关系形成 | 第246-255页 |
二、推动"三个世界"建立反苏国际统一战线 | 第255-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265-266页 |
综论 | 第266-278页 |
一、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在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中的作用 | 第266-272页 |
二、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战略选择的历史特点 | 第272-274页 |
三、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与外交战略选择留给当代的思考 | 第274-278页 |
参考资料 | 第278-291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291-292页 |
后记 | 第292-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