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运行、试验论文

某16V型柴油机相继增压性能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课题的提出第10-11页
   ·改善柴油机低工况性能的技术措施第11-13页
   ·相继增压技术研究现状第13-16页
   ·进排气系统流动过程数值模拟的发展概况第16-18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19-41页
   ·柴油机主要性能及参数第19-21页
   ·柴油机工作过程稳态计算模型第21-38页
     ·气缸内热力过程计算模型第21-29页
     ·进排气系统计算模型第29-34页
     ·废气涡轮增压器计算模型第34-38页
     ·中冷器计算模型第38页
   ·瞬态计算模型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柴油机相继增压性能研究第41-56页
   ·常规增压仿真计算第41-46页
     ·仿真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1页
     ·仿真计算模型的调试第41-44页
     ·常规增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第44-46页
   ·相继增压的计算分析第46-51页
     ·柴油机相继增压的改造第46-47页
     ·相继增压稳态计算结果第47-51页
   ·柴油机相继增压的切换过程计算分析第51-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相继增压系统结构设计及流场分析第56-74页
   ·三维流体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第56-59页
     ·基本控制方程第56-57页
     ·湍流输运方程第57-59页
     ·控制方程的离散及求解第59页
   ·进排气连通支管的设计第59-66页
     ·排气连通支管的模型第59-61页
     ·计算结果与流场分析第61-66页
   ·相继增压系统阀门的选型第66-72页
     ·阀门类型及口径的选择第66-70页
     ·燃气阀安装位置的分析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5章 基于一维/三维耦合的排气系统流场分析第74-83页
   ·耦合模型的建立第74-76页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74页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74-76页
   ·排气系统流场分析第76-82页
     ·不同曲轴转角下排气系统的流场分析第76-81页
     ·2TC、1TC 排气系统流场计算结果与分析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增压器噪声控制与进气消声器设计研究
下一篇:大功率柴油机数字式电子调速器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