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2页 |
·热电材料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热电效应及其应用 | 第11-17页 |
·热电效应 | 第11-15页 |
·热电效应的应用 | 第15-17页 |
·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热电材料体系 | 第17-22页 |
·具有低维结构的块体材料 | 第22-23页 |
·AgSbTe_2基体系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3-30页 |
·AgSbTe_2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 | 第23-24页 |
·AgSbTe_2化合物的理论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AgSbTe_2化合物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Ag_2Te化合物介绍 | 第29-30页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第2章 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32-42页 |
·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 第32-35页 |
·超声化学法 | 第32页 |
·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32-33页 |
·超声清洗器 | 第33-34页 |
·旋转管式炉 | 第34页 |
·高速冷冻离心机 | 第34页 |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及设备 | 第34-35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35-36页 |
·块体材料密度的测量 | 第36页 |
·材料物相分析 | 第36页 |
·微观结构和组成分析 | 第36页 |
·热电材料的性能评价方法 | 第36-42页 |
·Seebeck系数测试原理 | 第36-38页 |
·电导率的测试原理 | 第38-39页 |
·霍尔系数测试 | 第39-40页 |
·热导率测试 | 第40-42页 |
第3章 超声化学法制备AgSbTe_2粉体的研究 | 第42-53页 |
·引言 | 第42页 |
·前驱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42-49页 |
·制备工艺 | 第42-43页 |
·前驱体的相组成和微结构 | 第43-49页 |
·前驱体的还原热处理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AgSbTe_2的块体烧结工艺探索 | 第53-62页 |
·不同烧结工艺下块体的相组成 | 第53-55页 |
·不同烧结温度下块体的热电性能 | 第55-58页 |
·不同烧结时间下块体的热电性能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Ag_2Te)_x(Sb_2Te_3)_(100-x)化合物的微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62-74页 |
·引言 | 第62页 |
·(Ag_2Te)_x(Sb_2Te_3)_(100-x)化合物的相组成及微结构 | 第62-67页 |
·相组成 | 第62-63页 |
·微结构 | 第63-67页 |
·(Ag_2Te)_x(Sb_2Te_3)_(100-x)化合物的热电性能 | 第67-73页 |
·(Ag_2Te)_x(Sb_2Te_3)_(100-x)化合物的电性能 | 第67-70页 |
·(Ag_2Te)_x(Sb_2Te_3)_(100-x)化合物的热性能 | 第70-71页 |
·(Ag_2Te)_x(Sb_2Te_3)_(100-x)化合物的ZT值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AgBi_xSb_(1-x)Te_2化合物的微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74-82页 |
·引言 | 第74页 |
·AgBi_xSb_(1-x)Te_2化合物的相组成及微结构 | 第74-77页 |
·AgBi_xSb_(1-x)Te_2化合物的制备 | 第74页 |
·相组成 | 第74-76页 |
·微结构 | 第76-77页 |
·AgBi_xSb_(1-x)Te_2化合物的热电性能 | 第77-81页 |
·AgBi_xSb_(1-x)Te_2化合物的电传输性能 | 第77-79页 |
·AgBi_xSb_(1-x)Te_2化合物的热性能 | 第79-80页 |
·AgBi_xSb_(1-x)Te_2化合物的ZT值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6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