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流程 | 第12页 |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2-13页 |
1.5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区域概况及储层特征 | 第14-21页 |
2.1 区域概况 | 第14页 |
2.2 储层特征 | 第14-21页 |
2.2.1 岩石学特征 | 第14-16页 |
2.2.2 孔隙结构特征 | 第16-18页 |
2.2.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8-19页 |
2.2.4 储层电性特征 | 第19-20页 |
2.2.5 储层含油性特征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储层参数计算及储层含油层物性、电性下限确定 | 第21-44页 |
3.1 常规测井储层参数计算 | 第21-24页 |
3.1.1 孔隙度计算(Φ) | 第21-22页 |
3.1.2 渗透率计算 | 第22-23页 |
3.1.3 含水饱和度计算 | 第23-24页 |
3.2 核磁共振测井储层孔隙结构参数计算 | 第24-35页 |
3.2.1 核磁共振T2 谱响应特征 | 第25-26页 |
3.2.2 核磁孔隙度解释模型 | 第26-28页 |
3.2.3 核磁渗透率计算模型 | 第28-29页 |
3.2.4 束缚水饱和度的确定 | 第29-31页 |
3.2.5 孔隙结构参数计算 | 第31-35页 |
3.3 储层参数计算应用效果 | 第35-40页 |
3.4 油水层识别及含油层物性、电性下限的确定 | 第40-44页 |
3.4.1 合水地区长7 地层解释图版的建立 | 第40-42页 |
3.4.2 合水地区长7 孔隙结构参数油水识别解释图版的建立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裂缝评价 | 第44-64页 |
4.1 测井资料裂缝识别技术 | 第44-48页 |
4.1.1 井径测井曲线的裂缝响应特征 | 第44-46页 |
4.1.2 电阻率曲线的裂缝响应特征 | 第46-48页 |
4.1.3 声波测井的裂缝响应特征 | 第48页 |
4.1.4 密度测井的裂缝响应特征 | 第48页 |
4.1.5 电声成像测井的裂缝相应特征 | 第48页 |
4.2 合水地区裂缝评价 | 第48-52页 |
4.2.1 裂缝的倾角 | 第49页 |
4.2.2 裂缝走向 | 第49-51页 |
4.2.3 裂缝发育程度 | 第51-52页 |
4.3 合水地区地应力方向分析 | 第52-54页 |
4.4 合水地区裂缝发育位置与储层含油性关系 | 第54-64页 |
第五章 储层工程品质评价 | 第64-78页 |
5.1 地应力计算 | 第64-68页 |
5.1.1 井眼中三个应力 | 第64-65页 |
5.1.3 三个固有抗强参数 | 第65页 |
5.1.4 五个动弹性模量 | 第65-66页 |
5.1.5 地应力剖面计算 | 第66-68页 |
5.2 岩石脆性研究 | 第68-73页 |
5.3 压裂效果检测 | 第73-78页 |
第六章 储层分类研究 | 第78-86页 |
6.1 储层孔隙结构分类 | 第78-80页 |
6.2 测井参数储层分类 | 第80-86页 |
第七章 测井系列优选 | 第86-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