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牙科复合树脂的组成 | 第13-15页 |
1.1.1 树脂基质 | 第14页 |
1.1.2 无机填料 | 第14-15页 |
1.1.3 偶联剂 | 第15页 |
1.1.4 光引发剂和促进剂系统 | 第15页 |
1.2 牙科抗菌树脂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 有机氟化物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 第18-19页 |
1.4 本研究的设计思路及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 第20-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树脂材料 | 第20页 |
2.1.2 实验菌株 | 第20页 |
2.1.3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2.1 复合树脂试件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2 细菌复苏、培养、鉴定 | 第22-23页 |
2.2.3 固化复合树脂浸提液抗菌性能 | 第23页 |
2.2.3.1 复合树脂浸提液的制备 | 第23页 |
2.2.3.2 浸提液抗菌效率的测试 | 第23页 |
2.2.4 复合树脂表面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4.1 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 | 第23-24页 |
2.2.4.2 光度值测定法 | 第24页 |
2.2.5 固化复合树脂表面扫描电镜观察法 | 第24页 |
2.2.6 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5-33页 |
2.3.1 浸提液抗菌性能 | 第25-29页 |
2.3.1.1 复合树脂浸提液中的浮游细菌 | 第25-28页 |
2.3.1.2 细菌生长的倍增时间 | 第28-29页 |
2.3.2 细菌生物膜在复合树脂表面的生长情况 | 第29-33页 |
2.3.2.1 菌落计数 | 第29-30页 |
2.3.2.2 吸光度值 | 第30-31页 |
2.3.2.3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1-33页 |
2.4 讨论 | 第33-38页 |
2.4.1 复合树脂材料研究热点—减少表面菌斑生物膜 | 第33页 |
2.4.2 变形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选择 | 第33-35页 |
2.4.3 3F-PAc抗菌性能分析 | 第35-38页 |
第3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