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氧化铀微米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铀及其氧化物第14-20页
        1.2.1 铀的性质第14-16页
        1.2.2 铀的氧化物第16-18页
        1.2.3 超化学计量比UO_(2+x)第18-20页
    1.3 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0-28页
        1.3.1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1-23页
        1.3.2 氧化铀微米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3-26页
        1.3.3 其它含铀化合物及复合纳米材料第26-28页
        1.3.4 氧化铀微米纳米材料研究的不足第28页
    1.4 纳米晶核燃料芯块第28-30页
        1.4.1 纳米晶核燃料芯块研究现状第28-29页
        1.4.2 纳米晶核燃料面临的挑战第29-30页
    1.5 小结第30-32页
第2章 UO_2纳米球的控制合成研究第32-46页
    2.1 本章引言第33页
    2.2 实验部分第33-34页
        2.2.1 实验试剂第33页
        2.2.2 制备方法第33-34页
        2.2.3 水腐蚀测试第34页
        2.2.4 表征方法第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5页
        2.3.1 形貌与尺寸分布第34-35页
        2.3.2 水中稳定性第35-36页
        2.3.3 热稳定性第36-38页
        2.3.4 颗粒的尺寸调控第38-43页
        2.3.5 水腐蚀过程第43-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稳定UO_2纳米晶的合成研究第46-60页
    3.1 本章引言第47-48页
    3.2 实验部分第48-49页
        3.2.1 实验试剂第48页
        3.2.2 实验方法第48页
        3.2.3 抗水腐蚀性能测试第48页
        3.2.4 热稳定性测试第48页
        3.2.5 表征方法第48-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53页
        3.3.1 表征结果第49-51页
        3.3.2 抗水腐蚀性能第51-53页
        3.3.3 抗水腐蚀机制第53页
    3.4 稳定UO_2纳米晶的形成机制第53-59页
        3.4.1 前驱体的表征第53-56页
        3.4.2 化学试剂的作用第56-57页
        3.4.3 纳米晶的形成过程第57-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UO_2微米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研究第60-77页
    4.1 本章引言第61-62页
    4.2 实验部分第62页
        4.2.1 实验试剂第62页
        4.2.2 制备方法第62页
        4.2.3 表征方法第6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2-75页
        4.3.1 典型实验的结果第62-64页
        4.3.2 形貌的控制第64-65页
        4.3.3 原位二次成核与生长第65-69页
        4.3.4 原位二次成核的驱动力第69-72页
        4.3.5 乙醇的作用第72-74页
        4.3.6 多单体生长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5章 氧化铀微米纳米材料的成分控制研究第77-96页
    5.1 本章引言第78-79页
    5.2 实验部分第79-84页
        5.2.1 实验试剂第79页
        5.2.2 制备方法第79-80页
        5.2.3 表征方法第80页
        5.2.4 结果与讨论第80-84页
    5.3 多单体生长机制第84-92页
        5.3.1 混合物的形成第85-86页
        5.3.2 混合价态氧化物形成第86-92页
    5.4 成分控制的动力学基础第92-93页
    5.5 基于成分控制之上的形貌控制第93-95页
    5.6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6章 超化学计量比UO_(2+x)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第96-114页
    6.1 本章引言第97页
    6.2 实验部分第97-99页
        6.2.1 实验试剂第97页
        6.2.2 制备方法第97-98页
        6.2.3 表征方法第98-99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9-112页
        6.3.1 形貌变化第99-100页
        6.3.2 X射线衍射(XRD)第100-101页
        6.3.3 氧铀比第101-104页
        6.3.4 拉曼光谱第104-105页
        6.3.5 中子粉末衍射(NPD)第105-107页
        6.3.6 XPS分析第107-111页
        6.3.7 UO_(2+x)的控制机制第111页
        6.3.8 UO_(2+x)的控制合成第111-112页
    6.4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7章 (U,Th)O_2纳米材料的合成的探索研究第114-120页
    7.1 本章引言第114页
    7.2 实验部分第114-115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15-119页
    7.4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8章 结论主要创新点与展望第120-122页
    8.1 全文结论第120-121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21页
    8.3 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291例口腔颌面外科老年住院患者疾病统计分析
下一篇:氟化物对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