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Ⅴ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磷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磷矿酸解液中Al3+、Mg2+分离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国内外磷矿资源概况第10-13页
        1.1.1 世界磷矿资源概况第10-12页
        1.1.2 我国磷矿资源概况第12-13页
    1.2 湿法磷酸工艺概述第13-14页
    1.3 镁、铝对湿法磷酸工艺的影响第14-15页
        1.3.1 镁对湿法磷酸工艺的影响第14-15页
        1.3.2 铝对湿法磷酸工艺的影响第15页
    1.4 湿法磷酸除镁、铝的研究现状第15-20页
        1.4.1 离子交换法第15-17页
        1.4.2 沉淀法第17-18页
        1.4.3 乳状液膜法第18-19页
        1.4.4 溶剂萃取法第19-20页
        1.4.5 其他方法第20页
    1.5 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0-22页
        1.5.1 课题的意义第20-21页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2-32页
    2.1 实验原料、药品与仪器第22-23页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22-23页
        2.1.2 实验主要仪器第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2.1 磷矿酸解液的制备第23-24页
        2.2.2 ZX-3复合萃取剂的制备第24页
        2.2.3 乳状液膜的制备第24页
        2.2.4 溶剂萃取法提取镁离子第24页
        2.2.5 乳状液膜法提取镁离子第24页
        2.2.6 沉淀法除铝离子第24-25页
    2.3 分析检测方法第25-32页
        2.3.1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第25页
        2.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5页
        2.3.3 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第25-26页
        2.3.4 磷矿酸解液中镁的测定第26-28页
        2.3.5 磷矿酸解液中铝的测定第28-30页
        2.3.6 磷矿酸解液中P_2O_5的测定第30-32页
第三章 磷矿成分及物相分析第32-38页
    3.1 磷矿的物相组成分析第32-36页
        3.1.1 XRD分析第32页
        3.1.2 SEM与EDS分析第32-36页
    3.2 磷矿粉化学成分的测定第36-37页
    3.3 磷矿酸解液成分的测定第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磷矿酸解液中铝离子的分离研究第38-48页
    4.1 沉淀法除铝的工艺选择第38-43页
        4.1.1 中和沉淀法除铝第38-40页
        4.1.2 化学沉淀法除铝第40-43页
    4.2 ZX-1沉淀除铝的工艺研究第43-46页
        4.2.1 pH值对铝离子脱除率的影响第43-44页
        4.2.2 沉淀剂用量对铝离子脱除率的影响第44-45页
        4.2.3 温度对铝离子脱除率的影响第45-46页
        4.2.4 反应时间对铝离子脱除率的影响第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五章 磷矿酸解液中镁离子的分离研究第48-61页
    5.1 乳状液膜法提取镁离子第48-54页
        5.1.1 萃取剂种类对萃取率的影响第48-49页
        5.1.2 萃取剂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第49-50页
        5.1.3 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0-51页
        5.1.4 内相解析剂酸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1-52页
        5.1.5 油内比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2-53页
        5.1.6 乳水比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3-54页
        5.1.7 磷矿酸解液中P_2O_5的回收率第54页
    5.2 溶剂萃取法提取镁离子第54-60页
        5.2.1 ZX-3复合萃取剂萃取机理第54-55页
        5.2.2 萃取剂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5-56页
        5.2.3 稀释剂种类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6-57页
        5.2.4 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7-58页
        5.2.5 萃取相比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8-59页
        5.2.6 磷矿酸解液中P_2O_5的回收率第59页
        5.2.7 负载有机相的反萃第59-60页
    5.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4页
    6.1 结论第61-62页
    6.2 创新点第62页
    6.3 展望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附录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磷酸铁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下一篇:组元引入及掺杂改性对KNN基无铅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