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价带和导带同时敏化的二氧化钛空心球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3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TiO_2光催化原理第12-17页
        1.2.1 TiO_2的晶体结构与性质第12-14页
        1.2.2 TiO_2的能带结构与性质第14页
        1.2.3 TiO_2光催化的基本原理第14-17页
    1.3 TiO_2形貌与应用第17-20页
        1.3.1 TiO_2纳米或微米球第17页
        1.3.2 TiO_2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纤维第17-18页
        1.3.3 TiO_2纳米片第18-19页
        1.3.4 TiO_2互联结构第19-20页
    1.4 TiO_2空心球结构的制备方法第20-29页
        1.4.1 硬模板法第20-26页
            1.4.1.1 聚合物模板法第20-22页
            1.4.1.2 无机非金属模板法第22-25页
            1.4.1.3 金属模板法第25-26页
        1.4.2 软模板法第26-27页
        1.4.3 无模板法第27-29页
    1.5 TiO_2表面光敏化研究第29-32页
    1.6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1.6.1 选题依据第32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3-37页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第33-34页
        2.1.1 主要实验原料第33-34页
        2.1.2 主要实验设备第34页
    2.2 一种双敏化TiO_2空心球结构光催化剂的制备第34-35页
    2.3 材料的表征第35-36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5页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5-36页
        2.3.3 X射线衍射(XRD)第36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6页
    2.4 光催化性能的测试第36-37页
第三章 双敏化二氧化钛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机理研究第37-63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双敏化结构的设计第37-38页
    3.3 WO_3-TiO_2-CdS空心球结构的制备方法第38-42页
        3.3.1 以碳球为模板的C@WO_3胶体球的制备第38-39页
        3.3.2 WO_3-TiO_2空心球的制备第39-40页
        3.3.3 WO_3-TiO_2-CdS空心球的制备(光沉积法)第40-42页
    3.4 双敏化TiO_2空心球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第42-52页
        3.4.1 实验参数对于双敏化TiO_2空心球结构的影响第42-45页
            3.4.1.1 热处理顺序第42-44页
            3.4.1.2 钨酸钠浓度的影响第44-45页
        3.4.2 双敏化二氧化钛空心球的表征第45-49页
        3.4.3 双敏化二氧化钛空心球的光催化性能第49-52页
    3.5 双敏化二氧化钛空心球结构的优化第52-61页
        3.5.1 Pt-WO_3-TiO_2-CdS空心球结构的制备方法第53页
        3.5.2 二氧化钛空心球的表征第53-58页
        3.5.3 单敏化和双敏化二氧化钛空心球的光催化性能第58-60页
        3.5.4 双敏化二氧化钛空心球结构光激发机理第60-61页
    3.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双敏化二氧化钛空心球实验参数调控第63-73页
    4.1 CdS含量不同的双敏化TiO_2空心球第63-68页
        4.1.1 制备方法第63页
        4.1.2 形貌分析第63-65页
        4.1.3 XRD分析第65-66页
        4.1.4 光沉积不同时间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分析第66-68页
    4.2 WO_3含量不同的双敏化TiO_2空心球第68-72页
        4.2.1 制备方法第68页
        4.2.2 形貌分析第68-70页
        4.2.3 XRD分析第70页
        4.2.4 光催化性能分析第70-72页
    4.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5页
致谢第85-87页
个人简历第87-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银行业政府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经济分析模型及在贵州地税纳税评估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