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主要思路 | 第17页 |
1.4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1.4.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第17-18页 |
1.4.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沈阳市城乡医保现状分析 | 第19-31页 |
2.1 沈阳市城乡医疗保险指标对比 | 第19-27页 |
2.1.1 保费金额对比 | 第19-20页 |
2.1.2 报销比例对比 | 第20-22页 |
2.1.3 保内药品对比 | 第22页 |
2.1.4 定点医院对比 | 第22-23页 |
2.1.5 管理机构对比 | 第23-24页 |
2.1.6 报销方式对比 | 第24-25页 |
2.1.7 居民对医保认知意识对比 | 第25页 |
2.1.8 对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 | 第25-27页 |
2.2 沈阳市城乡医保非公平性原因分析 | 第27-29页 |
2.2.1 政策制度 | 第27-28页 |
2.2.2 经济水平 | 第28-29页 |
2.2.3 人口素质 | 第29页 |
2.3 确保沈阳城乡医疗保险公平的必要性 | 第29-31页 |
2.3.1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29-30页 |
2.3.2 是实现更高层次统筹的必经道路 | 第30页 |
2.3.3 沈阳市城乡居民的现实需要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北京市城乡医保并轨案例分析 | 第31-42页 |
3.1 北京市城乡医保并轨的做法与成效 | 第31-36页 |
3.1.1 缴费标准 | 第31-33页 |
3.1.2 报销比例 | 第33-35页 |
3.1.3 定点医院及保内药品 | 第35页 |
3.1.4 管理机构及报销流程 | 第35-36页 |
3.2 北京市城乡医保整合进程中的可借鉴点 | 第36-38页 |
3.2.1 统筹层次级别的政府牵头主导工作 | 第36-37页 |
3.2.2 并轨工作分步进行 | 第37页 |
3.2.3 政府工作公开透明 | 第37-38页 |
3.2.4 以法律形式为对就诊人医院选取做引导 | 第38页 |
3.4 北京市医保城乡统筹后仍存在的不足 | 第38-39页 |
3.4.1 “三保”合一仍然任重道远 | 第38-39页 |
3.4.2 医保药品和报销金额对于患者的满足程度依然较低 | 第39页 |
3.5 北京医保并轨经验对沈阳的可借鉴性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沈阳市城乡医保并轨的实施建议及风险预防 | 第42-50页 |
4.1 沈阳进行城乡医保并轨的可行性 | 第42页 |
4.2 并轨方式建议 | 第42-46页 |
4.2.1 政府相关部门需主导改革 | 第42-43页 |
4.2.2 规范医疗保险经管机构达到统一管理 | 第43-44页 |
4.2.3 统一两保的统筹层次并作做适当提升 | 第44页 |
4.2.4 更新更先进城乡医保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水平 | 第44-45页 |
4.2.5 制定合理统一的保障政策 | 第45页 |
4.2.6 整合政策信息、统一传播渠道 | 第45-46页 |
4.2.7 形成统一的法律文件 | 第46页 |
4.3 并轨风险预防 | 第46-48页 |
4.3.1 务必保证筹资按时到位 | 第46页 |
4.3.2 资源配置不均激化矛盾 | 第46-47页 |
4.3.3 避免增加道德风险 | 第47页 |
4.3.4 统筹层次逐渐提升不可操之过急 | 第47页 |
4.3.5 避免人力不足影响服务质量 | 第47-48页 |
4.4 并轨配套改进建议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