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选题原因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原因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文献述评 | 第14-17页 |
1.2.1 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 | 第14-16页 |
1.2.2 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 | 第16-17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1.3.1 公共价值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1.3.2 社会交换理论 | 第18-19页 |
1.3.3 心理契约理论 | 第19-20页 |
1.3.4 印象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21页 |
1.4.2 对比分析法 | 第21页 |
1.4.3 个案研究法 | 第21-22页 |
1.4.4 归纳法 | 第22页 |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1.5.1 研究难点 | 第22页 |
1.5.2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2 理论阐述 | 第23-34页 |
2.1 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和特征 | 第23-29页 |
2.1.1 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概念的提出 | 第23-24页 |
2.1.2 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 | 第24-26页 |
2.1.3 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的结构特征 | 第26-29页 |
2.2 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的价值取向 | 第29-30页 |
2.2.1 “公共性”取向 | 第29页 |
2.2.2 “全面性”取向 | 第29-30页 |
2.2.3 “人格化”取向 | 第30页 |
2.2.4 “创新性”取向 | 第30页 |
2.3 影响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的要素 | 第30-34页 |
2.3.1 个体特征 | 第31-32页 |
2.3.2 工作特征 | 第32页 |
2.3.3 组织要素 | 第32-33页 |
2.3.4 领导要素 | 第33-34页 |
3 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3.1 帮助行为不彰显 | 第34页 |
3.2 逆境管理能力不足 | 第34-35页 |
3.3 组织维护意识不强 | 第35页 |
3.4 创新发展能力较弱 | 第35页 |
3.5 组织参与行为有待强化 | 第35-36页 |
3.6 公民美德展现不足 | 第36页 |
4 乏力原因 | 第36-40页 |
4.1 观念认识不到位 | 第36-37页 |
4.1.1 领导关注不够 | 第36-37页 |
4.1.2 民警觉悟不高 | 第37页 |
4.2 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37-38页 |
4.2.1 组织结构不合理 | 第37-38页 |
4.2.2 人才选用不科学 | 第38页 |
4.3 绩效管理不全面 | 第38-39页 |
4.3.1 绩效评估不完善 | 第38-39页 |
4.3.2 激励效应不显著 | 第39页 |
4.4 组织文化缺失 | 第39-40页 |
4.4.1 组织文化氛围较差 | 第39-40页 |
4.4.2 组织公平氛围较差 | 第40页 |
5 促成路径 | 第40-54页 |
5.1 提升观念意识 | 第41-42页 |
5.1.1 切实转变领导风格 | 第41-42页 |
5.1.2 增强民警主动意识 | 第42页 |
5.2 完善制度建设 | 第42-48页 |
5.2.1 重视组织结构设计 | 第42-44页 |
5.2.2 选录工作注意甄选 | 第44-45页 |
5.2.3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 第45-46页 |
5.2.4 不断丰富工作内容 | 第46-47页 |
5.2.5 科学运用培训机制 | 第47-48页 |
5.2.6 完善岗位交流制度 | 第48页 |
5.3 加强绩效管理 | 第48-51页 |
5.3.1 加强绩效考核力度 | 第48-50页 |
5.3.2 有效落实管控激励 | 第50-51页 |
5.4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 第51-54页 |
5.4.1 营造组织公平氛围 | 第51-52页 |
5.4.2 强化组织文化塑造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