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8页 |
1.1 链霉菌次级代谢调控 | 第12-14页 |
1.2 糖多孢红霉菌次级代谢调控 | 第14-16页 |
1.3 研究路线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1 构建TetR基因缺失突变体 | 第16-17页 |
1.4.2 突变体形态分化观察和红霉素产量分析 | 第17页 |
1.4.3 对SACE_7301进行回复和过表达进一步验证其功能 | 第17页 |
1.4.4 对SACE_7301进行EMSA分析 | 第17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37页 |
2.1 材料 | 第18-26页 |
2.1.1 引物 | 第18页 |
2.1.2 菌种和质粒 | 第18-19页 |
2.1.3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 第19-21页 |
2.1.4 缓冲液与有机混合液 | 第21-24页 |
2.1.5 DNA标记物与工具酶 | 第24-25页 |
2.1.6 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1.7 试剂盒与生化试剂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7页 |
2.2.1 目的DNA的PCR扩增 | 第26-27页 |
2.2.2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7页 |
2.2.3 质粒DNA的小量抽提 | 第27-28页 |
2.2.4 目的DNA的回收纯化 | 第28-29页 |
2.2.5 DNA的酶切与连接体系 | 第29页 |
2.2.6 E.col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29-30页 |
2.2.7 糖多孢红霉菌基因组的小量制备 | 第30-31页 |
2.2.8 糖多孢红霉菌基因组DNA的大量制备 | 第31-32页 |
2.2.9 糖多孢红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转化 | 第32-33页 |
2.2.10 糖多孢红霉菌孢子的保藏 | 第33页 |
2.2.11 红霉素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检测 | 第33页 |
2.2.12 红霉素发酵液的萃取 | 第33-34页 |
2.2.13 红霉素发酵液的HPLC分析 | 第34-35页 |
2.2.14 蛋白表达、纯化和EMSA分析 | 第35-37页 |
第3章 ΔSACE_7301突变体的构建 | 第37-43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3.2.1 ΔSACE_7301突变体的构建 | 第37-41页 |
3.2.2 对ΔSACE_7301突变体孢子生长情况进行观察 | 第41页 |
3.2.3 通过抑菌实验对ΔSACE_7301突变体的红霉素产量进行初步分析 | 第41-42页 |
3.3 讨论 | 第42-43页 |
第4章 SACE_7301的回复与过表达 | 第43-48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4.2.1 pZMW7301质粒的构建 | 第43-44页 |
4.2.2 回复菌株ASACE_7301/pZMW7301的构建 | 第44-45页 |
4.2.3 过表达菌株A226/pZMW7301的构建 | 第45页 |
4.2.4 SACE_7301相关突变体产红霉素A的HPLC定量分析 | 第45-46页 |
4.3 讨论 | 第46-48页 |
第5章 SACE_7301蛋白表达纯化与EMSA分析 | 第48-52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5.2.1 pET22b-7301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49页 |
5.2.2 SACE_7301蛋白表达纯化 | 第49-50页 |
5.2.3 EMS A分析SACE_7301蛋白和eryAI启动子体外结合 | 第50-51页 |
5.3 讨论 | 第51-52页 |
第6章 总结 | 第52-54页 |
6.1 获得的主要结果 | 第52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52-53页 |
6.3 下一步研究内容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