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2页
   ·选题的背景第13-14页
   ·选题的意义第14-18页
     ·理论意义第15-16页
     ·现实意义第16-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8页
     ·国内研究成果与不足第18-25页
     ·国外研究成果借鉴第25-28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8-30页
     ·研究思路第28-29页
     ·研究方法第29-30页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之处第30-32页
     ·研究的难点第30-31页
     ·创新之处第31-32页
第2章 大学生成长特点与一般规律第32-61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32-33页
   ·"成长"的一般特点第33-41页
     ·"成长"的内涵第33-37页
     ·"成长过程"的内涵第37页
     ·"成长过程"的影响因素第37-41页
   ·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第41-57页
     ·大学生成长的年龄与生理特点第42-43页
     ·大学生成长的思维与情感特点第43-47页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第47-52页
     ·大学生成长的政治与品德特点第52-54页
     ·大学生成长的群体与层次特点第54-57页
   ·大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第57-61页
     ·心理与生理同时发展第57-58页
     ·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第58-59页
     ·主体性与主导性相互促进第59-61页
第3章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第61-83页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致性第61-67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第61-64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观点第64-65页
     ·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目标第65-66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第66-67页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规律与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契合性第67-71页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特征第67-68页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第68-69页
     ·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活动的正确引导第69-71页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成长特点的统一性第71-77页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时代特点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第71-74页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应大学生成长特点的基本要求第74-75页
     ·连续性教育与适应性培养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第75-77页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与系统教育思想的同一性第77-83页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适应系统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第78-79页
     ·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性第79-80页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性第80-81页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同步性第81-83页
第4章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第83-100页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第83-87页
     ·从少年到成年的心理变化第83-84页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变化第84页
     ·从家庭教育目标到教育预期的变化第84-85页
     ·从相对封闭到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变化第85-86页
     ·从灌输式到渗透式育人方式的变化第86-87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渠道第87-92页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第87-88页
     ·公民权利与责任教育第88-89页
     ·自主育德与自我教育第89-91页
     ·就业创业教育第91页
     ·活动教育第91-92页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方面第92-100页
     ·教育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强第92-93页
     ·教育客体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第93-94页
     ·教育介体的动力不足第94-95页
     ·教育环体的合力作用不强第95-97页
     ·忽视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第97-98页
     ·忽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心理准备第98页
     ·忽视家庭教育与现实环境的反差影响第98-100页
第5章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第100-117页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依据第100-102页
     ·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第100-101页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第101页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问题第101-102页
   ·发展人的主体性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理论基点第102-106页
     ·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转向第102-103页
     ·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第103-104页
     ·激发大学生的能动性第104-105页
     ·重视大学生的平等性第105页
     ·尊重大学生的独特性第105-106页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106-110页
     ·针对大学生阶段特点的成长教育第106-108页
     ·针对大学生不同群体的群体教育第108页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第108-110页
   ·突破"界域"造就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第110-112页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界域"现象第110-111页
     ·三支队伍的协同作用分析第111-112页
     ·教育者必须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第112页
   ·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第112-117页
     ·文化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第113页
     ·文化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第113-114页
     ·微观文化环境的创设第114-115页
     ·宏观文化环境的整合第115-117页
结束语第117-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
下一篇:中国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