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1.3.1 国内外空间管制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2 国内外生态区划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3 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4 评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6 数据来源 | 第20-22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划定方法 | 第22-32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1.1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22页 |
2.1.2 生态学理论 | 第22-23页 |
2.1.3 “反规划”理论 | 第23页 |
2.2 自然生态空间辨析 | 第23-26页 |
2.2.1 自然生态空间的内涵 | 第23-24页 |
2.2.2 自然生态空间的要素 | 第24-26页 |
2.2.3 自然生态空间分类 | 第26页 |
2.3 自然生态空间划分方法 | 第26-32页 |
2.3.1 自然生态空间划分的原则 | 第26-27页 |
2.3.2 自然生态空间划分的方法 | 第27-32页 |
3 贵溪市基本情况 | 第32-42页 |
3.1 贵溪市概况 | 第32-36页 |
3.1.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2-35页 |
3.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5-36页 |
3.2 贵溪市自然生态空间现状分析 | 第36-42页 |
3.2.1 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 | 第36-38页 |
3.2.2 各类自然资源保护区现状 | 第38-40页 |
3.2.3 自然生态空间类型分布 | 第40-42页 |
4 贵溪市自然生态空间划分 | 第42-65页 |
4.1 贵溪市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 第42-52页 |
4.1.1 土地利用类型重要性 | 第42-43页 |
4.1.2 风景名胜区重要性 | 第43-45页 |
4.1.3 地质公园重要性 | 第45-46页 |
4.1.4 自然保护区重要性 | 第46-47页 |
4.1.5 生态公益林重要性 | 第47-48页 |
4.1.6 水源地保护区重要性 | 第48-50页 |
4.1.7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 | 第50-52页 |
4.2 贵溪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 第52-62页 |
4.2.1 土壤质地敏感性 | 第52-54页 |
4.2.2 植被覆盖度敏感性 | 第54-55页 |
4.2.3 地质灾害敏感性 | 第55-56页 |
4.2.4 坡度敏感性 | 第56-58页 |
4.2.5 地形起伏度敏感性 | 第58-60页 |
4.2.6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 第60-62页 |
4.3 贵溪市自然生态空间划定 | 第62-65页 |
4.3.1 贵溪市自然生态空间等级划分 | 第62-63页 |
4.3.2 贵溪市自然生态空间类型分析 | 第63-65页 |
5 自然生态空间管制措施研究 | 第65-72页 |
5.1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总体考虑 | 第65-66页 |
5.2 各等级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建议 | 第66-67页 |
5.3 各类型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建议 | 第67-72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73页 |
6.3 讨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