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工程因素控制的卸压煤层气地面井井位优选--以鹤岗矿区为例
|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14-23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22-23页 | 
| 2 研究背景 | 第23-30页 | 
| 2.1 地质背景 | 第23-26页 | 
| 2.2 矿井及煤层气资源分布 | 第26页 | 
| 2.3 重点研究矿井概况 | 第26-30页 | 
| 3 兴安矿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卸压煤层气资源评价 | 第30-46页 | 
| 3.1 兴安矿煤层气地质特征 | 第30-33页 | 
| 3.2 卸压煤层气资源评价 | 第33-44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4 采动裂隙及岩层移动控制的卸压煤层气井位优选 | 第46-86页 | 
| 4.1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与煤层气富集 | 第46-47页 | 
| 4.2 采动岩层移动数值模拟 | 第47-84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5 地面井孔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 第86-114页 | 
| 5.1 井孔变形数值模拟 | 第86-112页 | 
| 5.2 井孔失稳高危位置与工程应对 | 第112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 6 结论 | 第114-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 作者简历 | 第121-12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