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雷达论文--雷达设备、雷达站论文--雷达接收设备论文--数据、图像处理及录取论文

空间目标多频段ISAR融合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符号使用说明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7-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8页
        1.2.1 逆合成孔径雷达发展现状第20-25页
        1.2.2 多频段融合成像技术研究与发展现状第25-28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28-31页
第二章 ISAR成像基本理论第31-45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ISAR成像技术第31-37页
        2.2.1 转台成像原理第32-34页
        2.2.2 ISAR运动补偿第34-37页
    2.3 基于稀疏表示的高分辨成像第37-43页
        2.3.1 信号的稀疏表示第37-40页
        2.3.2 压缩感知基本理论第40-42页
        2.3.3 稀疏表示算法第42-43页
    2.4 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空间目标多频段回波建模及融合条件分析第45-65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空间目标多频段回波建模第45-50页
        3.2.1 单雷达回波建模第45-49页
        3.2.2 多雷达回波建模第49-50页
    3.3 多频段信号融合的基本条件及失配补偿模型第50-57页
        3.3.1 目标一致条件第51页
        3.3.2 模型一致条件第51-53页
        3.3.3 空间目标多频段回波失配补偿模型第53-57页
    3.4 空间目标多频段回波失配因素分析第57-63页
        3.4.1 多雷达相对同一目标的视角差第57-60页
        3.4.2 雷达系统时间同步误差导致的距离误差和姿态变化第60-63页
    3.5 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空间目标多频段回波信号相位失配校正第65-97页
    4.1 引言第65-66页
    4.2 基于最小熵和特显点的多频段信号快速相位校正算法第66-73页
        4.2.1 基于最小熵的线性相位估计第67-72页
        4.2.2 基于特显点的固定相位估计第72页
        4.2.3 算法小结第72-73页
    4.3 基于衰减指数和模型和矩阵束的多频段信号失配相位校正第73-80页
        4.3.1 散射中心和目标回波模型第73-76页
        4.3.2 基于衰减指数和模型的相位失配校正算法第76-80页
        4.3.3 算法小结第80页
    4.4 基于多频段信号稀疏表示的相位失配校正第80-90页
        4.4.1 多频段回波信号的稀疏表示第80-82页
        4.4.2 基于SL0的多频段信号相位校正第82-85页
        4.4.3 基于LGS_SBL算法的多频段信号失配相位校正第85-90页
    4.5 空间目标多频带回波相位校正试验第90-96页
        4.5.1 数据和参数第90-92页
        4.5.2 试验过程及结果第92-96页
    4.6 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 空间目标多频段ISAR融合成像方法第97-129页
    5.1 引言第97-98页
    5.2 基于子频段信号频率搬移的信号融合成像第98-100页
    5.3 基于矩阵束的多频段信号融合成像第100-104页
        5.3.1 多频段信号迭代融合算法第101-103页
        5.3.2 模型参数加权优化第103页
        5.3.3 算法小结第103-104页
    5.4 基于压缩感知的多频段融合成像第104-107页
        5.4.1 多频段信号采样均匀化第104-105页
        5.4.2 基于LGS_SBL的多频段信号融合成像第105-107页
    5.5 空间目标多频段融合成像分辨率分析第107-116页
        5.5.1 无时延和硬件相位误差时融合一维像分辨率分析第109-111页
        5.5.2 仅存在硬件相位差时融合一维像分辨率分析第111-112页
        5.5.3 仅存在时延误差时融合一维像分辨率分析第112-113页
        5.5.4 数值仿真分析第113-116页
    5.6 多频段信号融合成像试验第116-126页
        5.6.1 仿真数据第116-117页
        5.6.2 基于频率搬移的融合成像方法的试验结果第117-120页
        5.6.3 基于矩阵束的多频段迭代融合成像方法的试验结果第120-121页
        5.6.4 基于压缩感知的融合成像方法的试验结果第121-125页
        5.6.5 算法性能对比分析第125-126页
    5.7 小结第126-12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9-133页
    6.1 本文工作与创新点总结第129-130页
    6.2 下一步工作与展望第130-133页
致谢第133-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9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49-151页
附录A 衰减指数和模型第151-153页
附录B 时间同步误差导致的视角差改变(左端点)第153-155页
附录C 时间同步误差导致的视角差改变(中点)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扩散火焰温度和颗粒物特性研究
下一篇:金刚石圆锯片动态特性分析及减振降噪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