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水分和氯离子在再生混凝土中的传输机理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再生混凝土简介第14-15页
    1.3 再生混凝土中介质传输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1 水分在再生混凝土中传输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氯离子在再生混凝土中传输的研究现状第16-20页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混凝土中水分及氯离子传输机理第21-29页
    2.1 毛细吸水理论第21-23页
    2.2 氯离子侵蚀理论第23-29页
        2.2.1 毛细吸收第23页
        2.2.2 吸附作用第23-24页
        2.2.3 电迁移作用第24-25页
        2.2.4 渗透作用第25页
        2.2.5 扩散作用第25-29页
第3章 再生混凝土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第29-47页
    3.1 试验原材料第29-31页
    3.2 再生粗骨料制取第31-34页
        3.2.1 再生粗骨料分类第31-32页
        3.2.2 再生粗骨料的来源第32-33页
        3.2.3 再生粗骨料的制取第33-34页
    3.3 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第34-40页
        3.3.1 颗粒级配第35-36页
        3.3.2 表观密度第36-38页
        3.3.3 松散堆积密度及松散空隙率第38页
        3.3.4 吸水率第38-39页
        3.3.5 压碎指标第39-40页
    3.4 试件的制备与养护第40-44页
        3.4.1 试件设计第40-41页
        3.4.2 混凝土配合比第41-42页
        3.4.3 试件成型与养护第42-44页
    3.5 抗压强度试验第44-46页
        3.5.1 试验用仪器第44页
        3.5.2 试件抗压强度结果第44-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水分在再生混凝土中的传输第47-67页
    4.1 毛细吸收试验原理及过程第47-48页
    4.2 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品质、取代率及氯盐浓度对毛细吸收的影响第48-57页
        4.2.1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品质对毛细吸收的影响第49-51页
        4.2.2 氯离子浓度对毛细吸收的影响第51-53页
        4.2.3 试件毛细吸水率变化曲线第53-55页
        4.2.4 试件毛细吸收系数变化规律第55-57页
    4.3 毛细吸收试验水分侵入深度第57-65页
        4.3.1 纯水溶液时水分侵入深度第57-58页
        4.3.2 氯盐溶液时水分侵入深度第58-59页
        4.3.3 再生混凝土水分渗透系数第59-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5章 氯离子在再生混凝土中的传输第67-81页
    5.1 毛细吸收试验氯离子侵入深度第67-69页
    5.2 毛细吸收试验氯离子含量变化第69-73页
        5.2.1 试验概况第69页
        5.2.2 制备再生混凝土粉末第69-70页
        5.2.3 自由氯离子的含量测定第70-72页
        5.2.4 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变化第72-73页
    5.3 RCM试验测定氯离子扩散系数第73-79页
        5.3.1 试验设计原理第74-76页
        5.3.2 试验步骤第76-77页
        5.3.3 再生粗骨料品质及取代率、水胶比对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第77-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6章 再生混凝土中水分和氯离子传输的关系第81-89页
    6.1 氯离子和水分侵入深度之间关系第81-83页
    6.2 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水分侵入速率之间关系第83-85页
    6.3 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毛细吸水系数之间关系第85-86页
    6.4 水分侵入速率与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第86-87页
    6.5 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第87-88页
    6.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7.1 主要结论第89-90页
    7.2 研究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99-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力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识别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青岛城市特色的殖民时期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