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面向车联网的互信认证协议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0页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8-2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5页
        1.2.1 车联网安全解决方案现状第22-23页
        1.2.2 车联网安全互信认证研究现状第23-25页
    1.3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26-30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第30-42页
    2.1 椭圆曲线密码与相关基础技术第30-34页
        2.1.1 椭圆曲线密码理论第30-31页
        2.1.2 哈希函数基础理论第31页
        2.1.3 车联网中通信安全关键技术第31-32页
        2.1.4 车联网安全认证中数字签名技术第32-33页
        2.1.5 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安全管理第33-34页
    2.2 匿名接入认证关键技术第34-36页
    2.3 群组安全认证关键技术第36-38页
    2.4 跨域安全认证关键技术第38-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车联网的匿名接入安全互信认证协议研究第42-60页
    3.1 网络架构与安全目标第42-44页
    3.2 基于ARHAP的切换认证方案第44-50页
        3.2.1 双向认证和密钥协商第45-49页
        3.2.2 切换认证第49-50页
    3.3 安全性分析第50-54页
        3.3.1 安全分析第50-52页
        3.3.2 形式化验证第52-53页
        3.3.3 功能比较第53-54页
    3.4 性能分析第54-59页
        3.4.1 计算花销第55-56页
        3.4.2 通信花销第56-57页
        3.4.3 切换过程的比较第57-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车联网的群组接入安全互信认证协议研究第60-76页
    4.1 网络架构与安全目标第60-62页
        4.1.1 网络模型第60-61页
        4.1.2 隐私保护与安全目标第61-62页
    4.2 基于GAPL的群组认证和信息保护方案第62-66页
        4.2.1 系统初始化阶段第62-64页
        4.2.2 群组认证阶段第64-66页
        4.2.3 VE的真实ID跟踪第66页
    4.3 安全性分析第66-70页
        4.3.1 安全分析第67-68页
        4.3.2 形式化验证第68-69页
        4.3.3 功能比较第69-70页
    4.4 性能分析第70-74页
        4.4.1 通信开销第70-71页
        4.4.2 计算花销第71-73页
        4.4.3 认证花销第73-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车联网的跨域通信安全互信认证协议研究第76-104页
    5.1 基于ESMAV的信息共享跨域安全协议第76-89页
        5.1.1 网络架构与安全目标第76-78页
        5.1.2 基于ESMAV的跨域信息保护协议第78-81页
        5.1.3 安全性分析第81-84页
        5.1.4 性能分析第84-89页
    5.2 基于LNSC的电动汽车与充电桩跨域安全协议第89-102页
        5.2.1 系统模型和安全目标第91-92页
        5.2.2 基于LNSC的跨域信息保护协议第92-96页
        5.2.3 安全性分析第96-98页
        5.2.4 性能分析第98-102页
    5.3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4-108页
    6.1 总结第104-105页
    6.2 展望第105-108页
附录 主要缩略语对照表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物源大肠杆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流行病学及传播机制研究
下一篇:城市大气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