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肿瘤血管靶向肽GX1修饰的紫杉醇纳米给药系统的设计及抗肿瘤活性评价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3-15页
文献综述第15-21页
    1.研究意义第15页
    2.靶向治疗第15页
    3.GX1血管靶向肽第15-16页
    3.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第16-17页
    4.纳米脂质载体的优势第17-18页
    5.纳米载体的常用制备方法第18-21页
        5.1 薄膜分散法第18页
        5.2 pH梯度法第18页
        5.3 注入法第18-19页
        5.4 乳化溶剂挥发法第19-21页
第一节 SA-PEG2000-GX1的合成第21-27页
    1.1 材料第21页
        1.1.1 原料第21页
        1.1.2 试剂第21页
        1.1.3 仪器第21页
    1.2 方法第21-23页
        1.2.1 SA-PEG2000的合成第21-22页
        1.2.2 SA-PEG2000羧基衍生物的合成第22页
        1.2.3 SA-PEG2000-GX1的合成第22-23页
    1.3 结果第23-26页
        1.3.1 SA-PEG2000的结构确认第23-24页
        1.3.2 SA-PEG2000羧基衍生物的结构确认第24-25页
        1.3.3 SA-PEG2000-GX1的结构确认第25-26页
    1.4 讨论与小结第26-27页
        1.4.1 讨论第26页
        1.4.2 小结第26-27页
第二节 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体外稳定性评价第27-44页
    2.1 材料第27页
        2.1.1 原料第27页
        2.1.2 试剂第27页
        2.1.3 仪器第27页
    2.2 方法第27-31页
        2.2.1 色谱条件第27-28页
        2.2.2 专属性实验第28页
        2.2.3 紫杉醇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8页
        2.2.4 紫杉醇体外释放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8-29页
        2.2.5 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和空白纳米脂质载体制备方法的确定第29页
        2.2.6 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第29-30页
        2.2.7 透射电镜检测第30页
        2.2.8 制备处方的单因素筛选第30页
        2.2.9 GX1介导的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和GX1介导的空白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第30页
        2.2.10 体外释放实验第30页
        2.2.11 稳定性实验第30-31页
    2.3 结果第31-42页
        2.3.1 专属性实验第31-32页
        2.3.2 紫杉醇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2-34页
        2.3.3 紫杉醇体外释放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4-36页
        2.3.4 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制备处方的单因素筛选第36-38页
        2.3.5 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制备处方的确定第38-40页
        2.3.6 纳米脂质载体的透射电镜检测第40页
        2.3.7 体外释放实验第40-41页
        2.3.8 稳定性考察第41-42页
    2.4 分析与小结第42-44页
        2.4.1 分析第42-43页
        2.4.2 小结第43-44页
第三节 GX1-PTX-NLCS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第44-59页
    3.1 材料第44页
        3.1.1 原料第44页
        3.1.2 试剂第44页
        3.1.3 仪器第44页
    3.2 方法第44-47页
        3.2.1 细胞复苏第44-45页
        3.2.2 细胞培养第45页
        3.2.3 细胞传代第45页
        3.2.4 细胞冻存第45页
        3.2.5 Co-HUVEC细胞的制备第45-46页
        3.2.6 载有6-羟基香豆素的两种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第46页
        3.2.7 CCK8细胞抑制性实验第46页
        3.2.8 CCK8细胞毒性实验第46-47页
        3.2.9 细胞摄取实验第47页
    3.3 结果第47-56页
    3.4 讨论与小结第56-59页
        3.4.1 讨论第56-57页
        3.4.2 小结第57-59页
第四节 GX1-PTX-NLCs的体内药效学初步评价第59-65页
    4.1 材料第59页
        4.1.1 原料第59页
        4.1.2 试剂第59页
        4.1.3 仪器第59页
    4.2 方法第59-60页
        4.2.1 荷人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的建立第59页
        4.2.2 肿瘤抑制效果、生存曲线的绘制及裸鼠体重的测量第59-60页
        4.2.3 裸鼠肿瘤组织的H&E染色第60页
    4.3 结果第60-63页
        4.3.1 荷人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的建立第60-61页
        4.3.2 肿瘤抑制效果、生存曲线的绘制及裸鼠体重的测量第61-63页
        4.3.3 裸鼠肿瘤组织的H&E染色第63页
    4.4 讨论与小结第63-65页
        4.4.1 讨论第63-64页
        4.4.2 小结第64-65页
全文总结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第76-77页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阳离子脂质辅助的纳米颗粒递送肿瘤mRNA疫苗的研究
下一篇:抗菌Ti-Cu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