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

玛莎·努斯鲍姆“好生活”伦理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5-33页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30页
    三、主要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第30-33页
第一章 努斯鲍姆“好生活”伦理思想缘起第33-68页
    第一节 德性伦理学的复兴第33-46页
        一、伦理学的研究范式第33-36页
        二、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复兴第36-46页
    第二节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好生活”伦理思想第46-56页
        一、柏拉图思想的影响第46-49页
        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第49-52页
        三、斯多葛学派伦理思想的影响第52-56页
    第三节 现代“好生活”伦理思想第56-66页
        一、麦金太尔思想的影响第56-59页
        二、伯纳德·威廉姆斯思想的影响第59-63页
        三、阿马蒂亚·森思想的影响第63-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二章 努斯鲍姆“好生活”伦理思想的内容第68-103页
    第一节 “好生活”的构成要素第68-73页
        一、德性第69-71页
        二、卓越活动第71-72页
        三、外在善第72-73页
    第二节 运气与“好生活”第73-91页
        一、运气第73-75页
        二、灾难性事件的影响第75-82页
        三、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第82-85页
        四、价值观念的冲突第85-91页
    第三节 脆弱性第91-102页
        一、对理性规划和慎思的批判第91-95页
        二、悲剧与脆弱性的关系第95-98页
        三、脆弱性与“好生活”第98-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三章 努斯鲍姆“好生活”思想的实践探索第103-130页
    第一节 教育探索:培养“世界公民”第103-119页
        一、“世界公民”第103-107页
        二、培养“世界公民”的教育第107-119页
    第二节 正义探索:诗性正义第119-128页
        一、情感第119-123页
        二、文学想象与畅想第123-126页
        三、诗人作为裁判第126-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四章 努斯鲍姆“好生活”思想的内在要求:实现正义第130-159页
    第一节 三个悬而未决的正义问题第130-139页
        一、不健全和残障人士的正义第131-135页
        二、全球正义第135-137页
        三、动物正义第137-139页
    第二节 实现正义的进路:能力理论第139-158页
        一、功利主义、契约主义与能力第139-142页
        二、能力理论和十种核心的人类能力第142-148页
        三、能力与正义的实现第148-158页
    本章小结第158-159页
第五章 努斯鲍姆“好生活”伦理思想的分析与评价第159-189页
    第一节 努斯鲍姆“好生活”思想的逻辑线索第159-164页
        一、以伦理思想为根本出发点第159-161页
        二、以政治哲学为实现路径和以“好生活”为思想旨归第161-164页
    第二节 努斯鲍姆“好生活”伦理思想的理论意义第164-179页
        一、“好生活”思想对德性伦理学的发展第165-167页
        二、“好生活”思想与义务论的分野第167-171页
        三、“好生活”思想对功利主义的超越第171-175页
        四、“好生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贡献第175-179页
    第三节 对中国道德文明建设的启示第179-186页
        一、人文学科和德性的培养与教育第180-183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第183-186页
    第四节 努斯鲍姆“好生活”伦理思想的局限第186-188页
        一、诗性裁判发挥作用的限度和范围不够广泛第186页
        二、对正义问题的解决不够彻底第186-188页
    本章小结第188-189页
结语第189-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2页
致谢第202-2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203-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pEBF1及其互作蛋白在1-MCP和低温胁迫中调控番木瓜果实后熟障碍的机理研究
下一篇:亚洲柑橘木虱的谱系地理结构及与共生菌协同进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