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飞机口盖衬垫屏蔽效能仿真及测试装置的研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缝隙的屏蔽效能仿真 | 第9-12页 |
1.2.2 导电衬垫屏蔽性能测试 | 第12-15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18GHz带状线衬垫屏蔽效能测试装置研制 | 第16-44页 |
2.1 装置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2.1.1 导电衬垫介绍 | 第16页 |
2.1.2 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2.2 装置结构设计 | 第17-21页 |
2.2.1 连接器结构方案 | 第17-18页 |
2.2.2 支撑介质安装方式 | 第18-19页 |
2.2.3 主体段模型设计 | 第19-21页 |
2.3 带状线HFSS仿真优化 | 第21-31页 |
2.3.1 仿真模型设置及结果分析 | 第21-23页 |
2.3.2 接地层底板尺寸的确定 | 第23-24页 |
2.3.3 主体段l1和w的尺寸优化 | 第24-26页 |
2.3.4 带状线形状优化 | 第26-28页 |
2.3.5 压板和介质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6 最终的模型和仿真结果 | 第30-31页 |
2.4 微带线设计 | 第31-36页 |
2.4.1 微带线结构 | 第31-32页 |
2.4.2 微带线仿真优化 | 第32-36页 |
2.5 装置结构与性能测试 | 第36-42页 |
2.5.1 装置结构图 | 第36-37页 |
2.5.2 装置性能测试 | 第37-42页 |
2.6 应用分析 | 第42-4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导电衬垫转移阻抗等效模型构建 | 第44-60页 |
3.1 转移阻抗原理 | 第44-45页 |
3.2 10GHz导电衬垫转移阻抗测试夹具改进 | 第45-50页 |
3.2.1 测试原理 | 第45-46页 |
3.2.2 原始测试装置结构 | 第46页 |
3.2.3 测试装置改进方案 | 第46-47页 |
3.2.4 改进方案仿真结果 | 第47-48页 |
3.2.5 装置测试及应用分析 | 第48-50页 |
3.3 导电衬垫转移阻抗等效模型 | 第50-55页 |
3.3.1 缝隙仿真关键性难点 | 第50页 |
3.3.2 导电衬垫转移阻抗等效原理 | 第50-53页 |
3.3.3 导电衬垫电参数优化模型 | 第53-54页 |
3.3.4 粒子群算法 | 第54-55页 |
3.4 导电衬垫转移阻抗等效模型验证 | 第55-59页 |
3.4.1 试样转移阻抗和屏蔽效能测试 | 第55-56页 |
3.4.2 粒子群算法优化试样等效电参数 | 第56-57页 |
3.4.3 仿真与实测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隐身口盖锯齿形缝隙屏蔽效能评估 | 第60-71页 |
4.1 直线形单缝的屏蔽效能 | 第60-62页 |
4.2 锯齿形缝隙屏蔽效能仿真分析 | 第62-66页 |
4.2.1 单缝的屏蔽效能 | 第62-64页 |
4.2.2 口盖形缝隙的屏蔽效能 | 第64-66页 |
4.3 隐身口盖锯齿形缝隙测试分析 | 第66-70页 |
4.3.1 屏蔽室法 | 第66-67页 |
4.3.2 隐身口盖锯齿缝隙结构设计 | 第67-68页 |
4.3.3 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