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锂离子电池概况 | 第14-18页 |
1.1.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1.1.2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 | 第15-17页 |
1.1.3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1.2 锂离子电池粘结剂 | 第18-19页 |
1.2.1 电极粘结剂的作用 | 第18页 |
1.2.2 对锂离子电池粘结剂的性能要求 | 第18-19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粘结剂的分类 | 第19页 |
1.3 羧甲基纤维素钠 | 第19-25页 |
1.3.1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分子结构 | 第20页 |
1.3.2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取代度及其他参数 | 第20-21页 |
1.3.3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合成原理 | 第21-22页 |
1.3.4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合成工艺 | 第22-23页 |
1.3.5 羧甲基纤维素钠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不同取代度CMC的制备 | 第27-37页 |
2.1 前言 | 第27页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7-28页 |
2.2.1 主要原料 | 第27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2.3.1 CMC的制备 | 第28页 |
2.3.2 CMC的理化指标检测 | 第28页 |
2.3.3 测试表征 | 第28页 |
2.4 制备实验的优化设计 | 第28-32页 |
2.4.1 NaOH的形式对实验的影响 | 第28-30页 |
2.4.2 浴比对实验的影响 | 第30页 |
2.4.3 醚化温度对取代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4 用异丙醇作溶剂制备CMC | 第31-32页 |
2.4.5 最优法制备不同取代度的CMC | 第32页 |
2.5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2.5.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2-33页 |
2.5.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2.5.3 核磁共振谱分析 | 第34-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不同取代度CMC在硅基锂电池中的应用 | 第37-49页 |
3.1 前言 | 第37页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7-38页 |
3.2.1 主要原料 | 第37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37-3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3.3.1 粘结剂溶液的配置 | 第38页 |
3.3.2 所含不同取代度CMC粘结剂的电极制备 | 第38-39页 |
3.3.3 CMC与去离子水的配比实验方法 | 第39页 |
3.3.4 压制工艺研究实验方法 | 第39页 |
3.3.5 测试表征 | 第39-4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3.4.1 CMC与去离子水的配比的研究 | 第40-41页 |
3.4.2 压制工艺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3 循环性能 | 第42-43页 |
3.4.4 倍率性能 | 第43-44页 |
3.4.5 阻抗性能 | 第44-45页 |
3.4.6 循环伏安特性 | 第45-47页 |
3.4.7 机理探究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优化CMC免除SBR添加的研究 | 第49-59页 |
4.1 前言 | 第49-50页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0页 |
4.2.1 主要原料 | 第50页 |
4.2.2 仪器设备 | 第5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4.3.1 粘结剂溶液的配置 | 第50-51页 |
4.3.2 商用高聚合度CMC、低聚合度CMG及GMC/SBR的电极制备 | 第51页 |
4.3.3 测试表征 | 第5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4.4.1 循环性能 | 第51-53页 |
4.4.2 倍率性能 | 第53-54页 |
4.4.3 阻抗性能 | 第54-55页 |
4.4.4 循环伏安特性 | 第55-57页 |
4.5 机理探究 | 第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2页 |
5.1 总结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