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主体会计处理及披露研究--基于资管新规下的探讨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2页 |
| 1.4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1.4.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 1.4.3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 2 结构化主体鉴析 | 第20-25页 |
| 2.1 特殊目的实体 | 第20-21页 |
| 2.2 可变利益实体 | 第21-22页 |
| 2.3 投资性主体 | 第22-23页 |
| 2.4 结构化主体 | 第23页 |
| 2.5 四者差异与关联 | 第23-25页 |
| 3 结构化主体表现形式 | 第25-29页 |
| 3.1 银行理财产品 | 第25-26页 |
| 3.1.1 保本型理财产品 | 第26页 |
| 3.1.2 非保本型理财产品 | 第26页 |
| 3.2 混合型资管产品 | 第26-29页 |
| 4 结构化主体并表判定 | 第29-34页 |
| 4.1 控制的本质 | 第29-32页 |
| 4.1.1 国际会计准则 | 第29-30页 |
| 4.1.2 美国会计准则 | 第30-31页 |
| 4.1.3 我国会计准则 | 第31-32页 |
| 4.2 结构化主体的合并 | 第32-34页 |
| 5 结构化主体会计核算 | 第34-38页 |
| 5.1 结构化主体的初始确认 | 第34-35页 |
| 5.2 结构化主体的合并处理 | 第35页 |
| 5.3 结构化主体的后续计量 | 第35-38页 |
| 6 结构化主体信息披露 | 第38-46页 |
| 6.1 纳入合并范围 | 第38-39页 |
| 6.2 未纳入合并范围 | 第39-40页 |
| 6.3 资管新规披露要求 | 第40-41页 |
| 6.4 对银行业信息披露的分析 | 第41-46页 |
| 6.4.1 样本银行信息披露情况 | 第41-45页 |
| 6.4.2 小结 | 第45-46页 |
| 7 对准则关于结构化主体的建议 | 第46-49页 |
| 7.1 转变概念表述方式 | 第46页 |
| 7.2 明确会计处理方法 | 第46-47页 |
| 7.3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 | 第47-48页 |
| 7.4 结合资管新规要求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