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及缩略语表 | 第12-14页 |
绪论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1 植物的盐胁迫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1 土壤盐渍化概述 | 第16-17页 |
1.2 植物适应盐胁迫的机制 | 第17-22页 |
1.2.1 植物对盐胁迫信号的感知 | 第18-20页 |
1.2.2 植物体内Na~+的转运和解毒通路 | 第20-22页 |
2 转录因子与植物耐盐性 | 第22-23页 |
3 转录因子的修饰 | 第23-24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RST1互作蛋白的筛选及验证 | 第26-46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8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1.2 pGBKT7-RST1载体的构建 | 第27-31页 |
1.2.1 OsRST1的CDS序列克隆 | 第27-29页 |
1.2.2 基因和载体的酶切: | 第29页 |
1.2.3 质粒的连接 | 第29页 |
1.2.4 质粒的转化 | 第29页 |
1.2.5 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 | 第29-30页 |
1.2.6 质粒的提取 | 第30页 |
1.2.7 双酶切鉴定及测序 | 第30-31页 |
1.3 酵母双杂交筛库 | 第31-32页 |
1.3.1 制备酵母感受态 | 第31页 |
1.3.2 转化 | 第31-32页 |
1.3.3 毒性与自激活检测 | 第32页 |
1.3.4 酵母融合 | 第32页 |
1.4 互作验证 | 第32-35页 |
1.4.1 酵母双杂载体构建 | 第32-33页 |
1.4.2 Pull-down载体构建 | 第33页 |
1.4.3 BiFC载体构建 | 第33-34页 |
1.4.4 基因与载体的酶切与连接 | 第34页 |
1.4.5 质粒的转化 | 第34-35页 |
1.5 酵母双杂交回转验证 | 第35-36页 |
1.5.1 酵母感受态制备 | 第35页 |
1.5.2 质粒共转化 | 第35页 |
1.5.3 涂板 | 第35页 |
1.5.4 酵母点斑 | 第35-36页 |
1.6 Pull-down | 第36-37页 |
1.6.1 转化 | 第36页 |
1.6.2 原核表达蛋白 | 第36-37页 |
1.6.3 Pull-down | 第37页 |
1.7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 | 第37-38页 |
1.7.1 农杆菌的转化 | 第37页 |
1.7.2 农杆菌侵染烟草 | 第37-38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2.1 酵母双杂交筛库 | 第38-40页 |
2.1.1 酵母菌落PCR | 第38页 |
2.1.2 酵母质粒提取送样测序 | 第38-40页 |
2.2 回转验证(酵母双杂交) | 第40-42页 |
2.2.1 CDS全长回转验证 | 第40页 |
2.2.2 结构域截段回转验证 | 第40-42页 |
2.3 Pull-down | 第42页 |
2.4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6页 |
第三章 RST1互作蛋白CBSX3的定位及其耐盐功能分析 | 第46-64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6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1.2 OsCBSX3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7-51页 |
1.2.1 组织定量 | 第47-49页 |
1.2.2 GUS组织定位 | 第49-51页 |
1.3 亚细胞定位 | 第51-53页 |
1.3.1 烟草亚细胞定位 | 第51-52页 |
1.3.2 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 | 第52-53页 |
1.4 水稻转基因材料构建 | 第53-54页 |
1.4.1 水稻OE-CBSX3过表达株系构建 | 第53-54页 |
1.4.2 水稻RNAi-CBSX3干扰株系构建 | 第54页 |
1.5 野生型水稻的胁迫处理 | 第54-55页 |
1.5.1 盐胁迫 | 第54页 |
1.5.2 干旱胁迫 | 第54-55页 |
1.6 OE-CBSX3过表达株系的盐处理 | 第55-56页 |
1.6.1 盐处理 | 第55页 |
1.6.2 过表达株系的定量分析 | 第55页 |
1.6.3 Na~+、K~+测定 | 第55-56页 |
2 结果分析 | 第56-63页 |
2.1 组织定位 | 第56页 |
2.1.1 OsCBSX3的组织表达模式 | 第56页 |
2.2 亚细胞定位 | 第56-58页 |
2.2.1 烟草亚细胞定位 | 第56-57页 |
2.2.2 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 | 第57-58页 |
2.3 OsCBSX3对胁迫的响应 | 第58-59页 |
2.3.1 OsCBSX3对盐胁迫的响应 | 第58页 |
2.3.2 OsCBSX3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58-59页 |
2.4 OE-CBSX3过表达株系的盐处理 | 第59-63页 |
2.4.1 盐处理表型分析 | 第59页 |
2.4.2 存活率 | 第59-61页 |
2.4.3 盐处理前后Na~+、K~+含量 | 第61-62页 |
2.4.4 过表达株系中OsCBSX3和OsRST1的表达量分析 | 第62-63页 |
3 讨论 | 第63-64页 |
第四章 RST1互作蛋白Hsp40的定位及其耐盐功能分析 | 第64-74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65-66页 |
1.2 亚细胞定位 | 第66-67页 |
1.2.1 载体构建 | 第66-67页 |
1.3 OE-Hsp40过表达株系的盐处理 | 第67页 |
1.3.1 荧光定量引物设计 | 第67页 |
1.3.2 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67页 |
2 结果分析 | 第67-73页 |
2.1 亚细胞定位 | 第67-69页 |
2.1.1 烟草亚细胞定位 | 第67-68页 |
2.1.2 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 | 第68-69页 |
2.2 OsHsp40对胁迫的响应 | 第69-70页 |
2.2.1 对盐胁迫的响应 | 第69-70页 |
2.2.2 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70页 |
2.3 OE-Hsp40过表达株系的盐处理 | 第70-73页 |
2.3.1 盐处理表型 | 第70-72页 |
2.3.2 存活率 | 第72页 |
2.3.3 过表达株系中OsHsp40和OsRST1的表达量分析 | 第72-73页 |
3 讨论 | 第73-74页 |
全文结论和创新之处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附录Ⅰ | 第86-87页 |
附录Ⅱ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学术成果目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