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嗜热菌Anoxybacillus来源的α-淀粉酶的酶学性质分析及其热定性改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36页
    1.1 α-淀粉酶的简介第13-16页
        1.1.1 α-淀粉酶、α-淀粉酶家族和糖苷水解酶第13-14页
        1.1.2 α-淀粉酶的结构和催化机制第14-16页
    1.2 微生物来源的α-淀粉酶的热稳定性研究第16-27页
        1.2.1 嗜热菌与嗜热酶第16-18页
        1.2.2 嗜热酶的特征第18-19页
        1.2.3 蛋白质的热稳定性类型和研究方法第19-23页
            1.2.3.1 蛋白质的热稳定性类型第19页
            1.2.3.2 蛋白质的热稳定性研究方法第19-23页
        1.2.4 a-淀粉酶的热稳定性特征研究第23-27页
            1.2.4.1 不同来源的a-淀粉酶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第23-25页
            1.2.4.2 a-淀粉酶的B结构域和A、B结构域交界处与热稳定性相关第25-26页
            1.2.4.3 α-淀粉酶的B结构域第26页
            1.2.4.4 氨基酸组成和其他的结构特征第26-27页
    1.3 蛋白质工程进行酶热稳定性改造的研究进展第27-30页
        1.3.1 定向进化第27页
        1.3.2 理性改造第27-30页
            1.3.2.1 序列驱动的改造第28页
            1.3.2.2 基于结构的改造第28-30页
            1.3.2.3 稳定性预测第30页
    1.4 Anoxyballus sp.的研究概况第30-33页
        1.4.1 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的发现和分类第30-32页
        1.4.2 Anoxybacillus sp.来源的α-淀粉酶的研究第32-33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第33-36页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3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33-34页
        1.5.3 研究思路第34-3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6-65页
    2.1 材料第36-41页
        2.1.1 菌株及质粒第36页
        2.1.2 酶、药品、试剂和器材第36-37页
            2.1.2.1 实验用酶第36页
            2.1.2.2 主要药品第36-37页
            2.1.2.3 主要试剂和器材第37页
        2.1.3 仪器和设备第37-39页
        2.1.4 计算机硬件配置第39页
        2.1.5 主要培养基第39-40页
        2.1.6 主要引物第40页
        2.1.7 主要生物信息学工具和分析软件第40-41页
    2.2 实验方法第41-65页
        2.2.1 细菌总DNA的提取第41页
        2.2.2 细菌质粒提取第41-42页
        2.2.3 凝胶回收纯化第42-43页
        2.2.4 DNA纯化第43-44页
        2.2.5 DNA的酶切、连接体系第44-45页
        2.2.6 DNA的电泳及DNA片段浓度测算第45页
        2.2.7 质粒DNA的转化第45-46页
        2.2.8 SDS-PAGE蛋白质电泳第46-47页
        2.2.9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47-48页
        2.2.10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和鉴定第48-51页
            2.2.10.1 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第48页
            2.2.10.2 产淀粉酶菌株的鉴定第48-50页
            2.2.10.3 进化树构建第50-51页
        2.2.11 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质粒构建第51页
        2.2.12 重组α-淀粉酶的表达、纯化和蛋白质浓度测定第51-52页
        2.2.13 无Ca~(2+)和含Ca~(2+)的α-淀粉酶AGXA的制备第52页
        2.2.14 α-淀粉酶的活性分析第52-54页
        2.2.15 圆二色谱分析第54-55页
        2.2.1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55页
        2.2.17 a-淀粉酶的同源建模和序列结构分析第55-56页
        2.2.18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6-58页
        2.2.19 Ca~(2+)对AGXA的热稳定性影响第58页
        2.2.20 Zn~(2+)抑制AGXA的活性第58-61页
        2.2.21 酶的热稳定性改造第61-65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65-118页
    3.1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和鉴定第65-67页
        3.1.1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第65页
        3.1.2 产淀粉酶菌株的鉴定第65-67页
            3.1.2.1 细菌总DNA提取纯化第65-66页
            3.1.2.2 16S rDNA PCR 扩増及纯化第66页
            3.1.2.3 16S rDNA基因的序列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第66-67页
    3.2 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第67-71页
        3.2.1 a-淀粉酶基因的克隆和分析第67-69页
        3.2.2 表达质粒的构建,蛋白的表达和纯化第69-71页
    3.3 a-淀粉酶AGXA的酶学性质第71-77页
        3.3.1 无Ca~(2+)的AGXA的酶学性质第71-74页
        3.3.2 Ca~(2+)对AGXA的热稳定性的影响第74-77页
    3.4 AGXA的圆二色性分析第77-84页
        3.4.1 AGXA在常温下的二级结构第77-78页
        3.4.2 AGXA的变温测定第78-84页
    3.5 AGXA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84-87页
    3.6 AGXA的同源建模和结构分析第87-94页
        3.6.1 AGXA的同源建模第87-92页
            3.6.1.1 模板搜索与选取第87-90页
            3.6.1.2 使用Modeller构建目标序列的3D模型第90-91页
            3.6.1.3 模型评估第91-92页
        3.6.2 AGXA的模型结构分析第92-94页
    3.7 AGXA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94-99页
    3.8 Zn~(2+)抑制AGXA活性的研究第99-107页
        3.8.1 Zn~(2+)对AGXA活性的影响第99页
        3.8.2 Zn~(2+)与AGXA相互作用的CD分析第99-102页
        3.8.3 组氨酸在蛋白质中的多重作用第102-104页
        3.8.4 Zn~(2+)与AGXA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104-107页
    3.9 AGXA的热稳定性改造第107-118页
        3.9.1 突变位点的选取第107-109页
        3.9.2 虚拟氨基酸突变分析第109-112页
        3.9.3 突变实验第112页
        3.9.4 突变酶的酶学性质分析第112-118页
第四章 讨论第118-126页
    4.1 AGXA为中等耐温的新型碱性α-淀粉酶第118-119页
    4.2 Ca~(2+)提高AGXA的热稳定性第119-121页
    4.3 Zn~(2+)抑制AGXA的活性第121-123页
    4.4 AGXA的热稳定性改造研究第123-126页
        4.4.1 突变位点选取第123-124页
        4.4.2 替换氨基酸的选择第124-12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第126-128页
    5.1 结论第126页
    5.2 创新第126-127页
    5.3 展望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9页
附录第149-160页
    附录一 蛋白纯化用缓冲液第149-150页
    附录二 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第150-154页
    附录三 Amber14计算的部分文件第154-157页
    附录四 用Gaussian 09计算的部分文件第157-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61-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波强化分解包头稀土矿清洁工艺的基础研究
下一篇:广西百色市交通运输投入绩效分析及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