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1.1.3 研究创新点 | 第8页 |
| 1.2 研究内容、方法和对象 | 第8-11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1.2.3 研究对象 | 第9-11页 |
| 2 低碳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与方法 | 第11-23页 |
| 2.1 低碳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2.1.1 低碳城市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2.1.2 碳排放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2.1.3 海绵城市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2.2 技术支撑 | 第16-23页 |
| 2.2.1 海绵城市措施原理及构造 | 第16-21页 |
| 2.2.1.1 雨水花园 | 第16-18页 |
| 2.2.1.2 屋顶绿化 | 第18-19页 |
| 2.2.1.3 透水铺装 | 第19-21页 |
| 2.2.1.4 蓄水池 | 第21页 |
| 2.2.2 全生命周期总体框架 | 第21-23页 |
| 3 低碳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措施碳排放 | 第23-34页 |
| 3.1 研究计算场地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 3.1.1 研究计算区域概述 | 第23-24页 |
| 3.1.2 研究范围 | 第24-25页 |
| 3.2 典型措施建造阶段碳排放量分析 | 第25-30页 |
| 3.2.1 建造材料碳排放分析 | 第25-27页 |
| 3.2.1.1 雨水花园 | 第25-26页 |
| 3.2.1.2 屋顶绿化 | 第26-27页 |
| 3.2.1.3 透水铺装 | 第27页 |
| 3.1.1.4 蓄水池 | 第27页 |
| 3.2.2 四项海绵城市典型措施的运输碳排放分析 | 第27-29页 |
| 3.2.3 四项海绵城市典型措施的现场施工碳排放分析 | 第29-30页 |
| 3.3 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措施碳排放比较 | 第30-34页 |
| 4 低碳海绵城市典型措施运行维护碳排放 | 第34-45页 |
| 4.1 研究场地管理养护基本情况 | 第34-38页 |
| 4.1.1 研究区域概述 | 第34-36页 |
| 4.1.2 研究范围 | 第36-38页 |
| 4.2 典型措施运行维护阶段碳排放分析 | 第38-41页 |
| 4.2.1 公园绿地 | 第38-39页 |
| 4.2.2 雨水花园 | 第39-40页 |
| 4.2.3 屋顶绿化 | 第40-41页 |
| 4.2.4 嵌草铺装 | 第41页 |
| 4.3 典型措施运行维护阶段碳排放比较 | 第41-45页 |
| 5 低碳海绵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 第45-49页 |
| 5.1 降低源头碳排放 | 第45-46页 |
| 5.2 削减过程碳排放 | 第46-4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9-52页 |
| 6.1 结论 | 第49页 |
| 6.2 讨论 | 第49-50页 |
| 6.3 展望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Abstract | 第56-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