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水生动物学论文

胶州湾浮游动物功能群长期变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8页
    1.1 我国近海与海湾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4-17页
        1.1.1 环境问题第14-15页
        1.1.2 生态灾害与生物资源衰退第15-17页
    1.2 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第17-21页
        1.2.1 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7-18页
        1.2.2 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第18-21页
    1.3 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研究第21-29页
        1.3.1 丰度与生物量的变化第22页
        1.3.2 物候变化第22-25页
        1.3.3 空间分布变化第25-27页
        1.3.4 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变化第27-29页
    1.4 浮游动物研究方法和观测手段第29-34页
        1.4.1 海洋浮游动物功能群第29-31页
        1.4.2 浮游动物图像观测技术第31-34页
            1.4.2.1 图像观测手段简介第31-33页
            1.4.2.2 ZooScan的工作流程第33-34页
    1.5 我国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研究概述第34-36页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6-38页
第二章 胶州湾浮游动物功能群丰度的长期变化第38-6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2.1.1 研究海域及样品来源第38-39页
        2.1.2 样品处理与图像扫描第39-40页
        2.1.3 数据分析第40页
    2.2 结果第40-61页
        2.2.1 胶州湾浮游动物图像数据库的建立第40-41页
        2.2.2 胶州湾湾北第41-48页
            2.2.2.1 环境因子长期变化第41-43页
            2.2.2.2 浮游动物长期变化第43-45页
            2.2.2.3 浮游动物功能群长期变化第45-48页
        2.2.3 胶州湾湾中第48-54页
            2.2.3.1 环境因子长期变化第48-50页
            2.2.3.2 浮游动物长期变化第50-51页
            2.2.3.3 浮游动物功能群长期变化第51-54页
        2.2.4 胶州湾湾外第54-60页
            2.2.4.1 环境因子长期变化第54-56页
            2.2.4.2 浮游动物长期变化第56-57页
            2.2.4.3 浮游动物功能群长期变化第57-60页
        2.2.5 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60-61页
    2.3 讨论第61-63页
    2.4 小结第63-64页
第三章 胶州湾桡足类粒径的长期变化第64-7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5-66页
        3.1.1 研究海域及样品来源第65-66页
        3.1.2 样品分析第66页
        3.1.3 统计分析第66页
    3.2 结果第66-74页
        3.2.1 环境因子第66-69页
        3.2.2 桡足类粒径的变化第69-72页
        3.2.3 桡足类粒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72-74页
    3.3 讨论第74-75页
    3.4 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胶州湾及邻近黄海夜光虫的动态变化第76-9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7-79页
        4.1.1 调查海域与样品采集第77-78页
        4.1.2 样品分析第78-79页
        4.1.3 统计分析第79页
    4.2 结果第79-88页
        4.2.1 环境因子第79-81页
        4.2.2 夜光虫的丰度、细胞直径与碳生物量第81-86页
        4.2.3 桡足类的丰度与碳生物量第86-87页
        4.2.4 夜光虫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87-88页
    4.3 讨论第88-91页
        4.3.1 夜光虫的动态变化第88-90页
        4.3.2 夜光虫的营养作用第90-91页
    4.4 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对海月水母暴发的响应第92-10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93-94页
        5.1.1 研究海域及样品来源第93页
        5.1.2 样品分析第93页
        5.1.3 数据分析第93-94页
    5.2 结果第94-99页
        5.2.1 总浮游动物与各功能群的丰度变化第94-97页
        5.2.2 不同粒径浮游动物丰度变化第97-99页
    5.3 讨论第99-100页
    5.4 小结第100-102页
第六章 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对浒苔暴发的响应第102-116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103-104页
        6.1.1 研究海域及样品来源第103页
        6.1.2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103-104页
        6.1.3 数据分析第104页
    6.2 结果第104-111页
        6.2.1 环境因子第104-106页
        6.2.2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第106-109页
        6.2.3 浮游动物丰度变动第109-111页
    6.3 讨论第111-114页
    6.4 小结第114-116页
第七章 结语第116-118页
    7.1 本论文主要结果第116-117页
    7.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及展望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6页
致谢第136-138页
作者简历第138-1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Ericksen-Leslie双曲液晶模型以及Navier-Stokes-Maxwell电磁场模型的一些数学理论
下一篇:植物激素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