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钢的生产流程 | 第13页 |
1.2 中间包和中间包冶金技术 | 第13-15页 |
1.3 中间包感应加热技术 | 第15-19页 |
1.3.1 双通道式感应加热中间包的装置 | 第16-18页 |
1.3.2 中间包感应加热技术的价值 | 第18-19页 |
1.4 中间包钢液的流动特性 | 第19-20页 |
1.5 中间包感应加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20-23页 |
1.5.1 国外中间包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1.5.2 国内中间包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1.6 数值模拟在中间包冶金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2章 电磁中间包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27-37页 |
2.1 软件介绍 | 第27-28页 |
2.1.1 ANSYS软件 | 第27-28页 |
2.1.2 CFX软件 | 第28页 |
2.2 数值模拟的求解方法 | 第28-29页 |
2.2.1 有限差分法 | 第28-29页 |
2.2.2 有限单元法 | 第29页 |
2.2.3 有限体积法 | 第29页 |
2.3 数学模型 | 第29-33页 |
2.3.1 基本假设 | 第29-30页 |
2.3.2 数值模拟的控制方程 | 第30-33页 |
2.4 电磁中间包模型及网格 | 第33-35页 |
2.5 边界条件 | 第35-37页 |
第3章 电磁中间包内磁场的数值模拟 | 第37-55页 |
3.1 电磁中间包内感应电流的分布 | 第37-38页 |
3.2 电磁中间包内电磁感应强度的分布 | 第38-42页 |
3.2.1 不同感应加热功率下中间包通道内磁感应强度的分布 | 第39-40页 |
3.2.2 不同通道直径下中间包通道内磁感应强度的分布 | 第40-41页 |
3.2.3 不同通道倾斜角度下中间包通道内磁感应强度的分布 | 第41-42页 |
3.3 电磁中间包内电磁力的分布 | 第42-49页 |
3.3.1 不同感应加热功率下中间包通道内的电磁力分布 | 第44-46页 |
3.3.2 不同通道直径下中间包通道内的电磁力分布 | 第46页 |
3.3.3 不同通道倾斜角度下中间包通道内的电磁力分布 | 第46-49页 |
3.4 电磁中间包内焦耳热的分布 | 第49-53页 |
3.4.1 不同感应加热功率下通道内焦耳热的分布 | 第49-51页 |
3.4.2 不同通道直径下通道内焦耳热的分布 | 第51-52页 |
3.4.3 不同倾斜角度下通道内焦耳热的分布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电磁中间包内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第55-73页 |
4.1 电磁中间包内的流场分布 | 第55-59页 |
4.1.1 不同感应加热功率下电磁中间包内的流场 | 第55-58页 |
4.1.2 不同通道直径下电磁中间包内的流场 | 第58-59页 |
4.1.3 不同通道倾斜角度下电磁中间包内的流场 | 第59页 |
4.2 电磁中间包内温度场的分布 | 第59-71页 |
4.2.1 不同感应加热功率下电磁中间包内的温度场 | 第59-65页 |
4.2.2 不同通道直径下电磁中间包内的温度场 | 第65-68页 |
4.2.3 不同通道倾斜角度下电磁中间包内的温度场 | 第68-7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电磁中间包内RTD曲线分析 | 第73-83页 |
5.1 计算方案 | 第73页 |
5.2 RTD曲线 | 第73-75页 |
5.2.1 中间包的流动特性分析 | 第73-74页 |
5.2.2 平均停留时间 | 第74-75页 |
5.3 RTD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75-79页 |
5.3.1 不同感应加热功率下RTD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75-77页 |
5.3.2 不同通道直径下RTD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77-78页 |
5.3.3 不同通道倾斜角度下RTD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78-79页 |
5.4 电磁中间包内示踪剂浓度的分布 | 第79-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