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 第12-16页 |
1.1.1 活性污泥法 | 第12-14页 |
1.1.2 生物膜法 | 第14-16页 |
1.2 氨氮废水生物处理过程 | 第16-29页 |
1.2.1 生物硝化 | 第16-17页 |
1.2.2 生物反硝化 | 第17-24页 |
1.2.3 同时硝化反硝化途径 | 第24-29页 |
1.3 苯酚对生物处理的影响 | 第29-31页 |
1.3.1 苯酚性质及危害 | 第29-30页 |
1.3.2 苯酚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30-31页 |
1.3.3 苯酚对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31页 |
1.4 苯酚生物降解途径 | 第31-33页 |
1.4.1 好氧途径 | 第31-32页 |
1.4.2 厌氧途径 | 第32-33页 |
1.5 含酚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1.7 研究意义 | 第35-36页 |
第2章 A/O工艺处理苯酚的工程实例 | 第36-40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36页 |
2.2 处理工艺 | 第36页 |
2.3 工程规模及水质水量 | 第36-37页 |
2.4 工程运行数据 | 第37-38页 |
2.5 苯酚去除路径 | 第38页 |
2.6 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苯酚缺氧生物处理 | 第40-52页 |
3.1 苯酚缺氧生物处理装置的启动和运行 | 第40-41页 |
3.1.1 试验装置 | 第40页 |
3.1.2 接种污泥 | 第40页 |
3.1.3 试验进水 | 第40页 |
3.1.4 装置启动与运行 | 第40-41页 |
3.2 活性污泥性质研究 | 第41-43页 |
3.2.1 底物降解速率试验 | 第41-42页 |
3.2.2 最大反硝化速率试验 | 第42页 |
3.2.3 最佳C/N试验 | 第42-43页 |
3.3 分析测试方法及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3.3.1 分析测试方法 | 第43页 |
3.3.2 试验仪器 | 第43-4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3.4.1 SBR装置运行效果 | 第44-46页 |
3.4.2 反硝化过程底物降解分析 | 第46-48页 |
3.4.3 污泥反硝化活性分析 | 第48-49页 |
3.4.4 最佳C/N分析 | 第49-50页 |
3.4.5 COD和NO_3~--N去除的化学计量关系 | 第50页 |
3.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苯酚好氧生物处理 | 第52-64页 |
4.1 苯酚好氧生物处理装置的启动和运行 | 第52-53页 |
4.1.1 试验装置 | 第52页 |
4.1.2 接种污泥 | 第52-53页 |
4.1.3 试验进水 | 第53页 |
4.1.4 装置启动与运行 | 第53页 |
4.2 C/N=5污泥活性试验 | 第53-54页 |
4.2.1 最大碳氧化速率试验 | 第53-54页 |
4.2.2 最大硝化速率试验 | 第54页 |
4.3 C/N=8污泥活性试验 | 第54-55页 |
4.3.1 最大碳氧化速率试验 | 第54-55页 |
4.3.2 最大硝化速率试验 | 第55页 |
4.4 分析测试方法及实验仪器 | 第55页 |
4.4.1 分析测试方法 | 第55页 |
4.4.2 试验仪器 | 第55页 |
4.5 结果和讨论 | 第55-62页 |
4.5.1 苯酚好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效果 | 第55-57页 |
4.5.2 C/N=5污泥活性分析 | 第57-60页 |
4.5.3 C/N=8污泥活性分析 | 第60-62页 |
4.5.4 污泥活性比较 | 第62页 |
4.6 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苯酚好氧生物处理机理研究 | 第64-70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64-65页 |
5.1.1 C/N=5最大反硝化速率试验 | 第64页 |
5.1.2 C/N=8最大反硝化速率试验 | 第64-65页 |
5.2 结果和讨论 | 第65-68页 |
5.2.1 C/N=5污泥反硝化活性 | 第65-66页 |
5.2.2 C/N=8污泥反硝化活性 | 第66-67页 |
5.2.3 污泥活性比较 | 第67页 |
5.2.4 苯酚好氧生物系统分析 | 第67-68页 |
5.2.5 苯酚去除途径 | 第68页 |
5.3 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总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