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旅游开发与土家族地区古镇的社会变迁研究--以酉阳县龙潭古镇为例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绪论第12-26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一) 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 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相关研究综述第14-20页
        (一) 国外民族村镇旅游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综述第14-16页
        (二) 国内民族村镇旅游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综述第16-20页
    三、理论视角第20-22页
        (一) 社会变迁理论第20-21页
        (二) 冲突论第21-22页
    四、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第22-23页
        (一) 相关概念说明第22-23页
        (二) 研究方法第23页
    五、调查点概述第23-26页
第一章 龙潭古镇生产方式的变革第26-36页
    一、传统产业结构受到冲击第26-29页
    二、传统农业的市场化转型第29-30页
    三、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第30-32页
    四、利益格局的变迁第32-36页
        (一) 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利益格局变化第33-35页
        (二) 古镇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关照第35-36页
第二章 龙潭古镇生活方式的转型第36-45页
    一、生活条件的完善第36-39页
    二、生活节奏的加快第39-40页
    三、生活观念的转变第40-43页
        (一) 时间观念开始加强第40-41页
        (二) 义利观的逐渐形成第41-43页
    四、生活互动模式的改变第43-45页
        (一) 角色分工更为复杂第43-44页
        (二) 社区居民的合作意识和质量的提升第44页
        (三) 社区旅游经营者间及与外来者间的竞争出现第44-45页
第三章 龙潭古镇土家族文化的复兴第45-61页
    一、龙潭古镇土家族文化复兴现状第46-57页
        (一) 土家族歌舞的传承第46-49页
        (二) 建筑文化的发展第49-52页
        (三) 土家服饰及饮食文化的流行第52-53页
        (四) 土家节庆文化的兴起第53-55页
        (五) 传统信仰的回复第55-57页
    二、龙潭古镇土家族文化复兴的主要特点第57-61页
        (一) 以显性文化复兴为主,内容上存在缺失第57页
        (二) 以歌舞文化复兴为主,形式上进行了调整第57-59页
        (三) 文化载体和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功能上发生了变化第59-61页
第四章 龙潭古镇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61-68页
    一、古镇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动第62-64页
        (一) 古镇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62-63页
        (二) 古镇居民的社会分化第63-64页
    二、古镇的社会流动第64-68页
        (一)向上流动日益普遍第65页
        (二)代际流动逐渐加快第65页
        (三) 女性的社会流动日益活跃第65-68页
第五章 龙潭古镇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第68-76页
    一、龙潭古镇社区旅游参与的历程第68-70页
        (一) 20 世纪80年代以前,古镇社区旅游参与意识较为薄弱第68-69页
        (二) 20 世纪90年代以后,古镇社区旅游参与日益活跃第69-70页
    二、当前龙潭古镇社区旅游参与的主要表现第70-73页
        (一) 当前龙潭古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主体第70-71页
        (二) 当前龙潭古镇社区旅游参与的主要内容第71-73页
        (三) 龙潭古镇社区旅游参与的主要模式第73页
    三、龙潭古镇社区旅游参与的主要意义第73-76页
第六章 龙潭古镇社区的社会失范第76-82页
    一、龙潭古镇社会失范的表征第76-79页
        (一) 人际关系的过度商业化第76-77页
        (二) 人与环境的恶化第77-78页
        (三) 社区内利益关系失衡第78-79页
    二、龙潭古镇社会失范的主要原因第79-82页
        (一) 社会变迁效应第79-80页
        (二) 人口流动效应第80页
        (三) 匿名化效应第80-82页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7页
致谢第97-99页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我与他者:邕江疍民的族群认同研究
下一篇: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研究--基于南京市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