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起源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2.1 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主体视角的转化 | 第13-14页 |
2.2 旅游体验本质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2.2.1 旅游体验的定义与本质特征 | 第15-16页 |
2.2.2 旅游体验动机研究 | 第16-17页 |
2.2.3 旅游体验类型研究 | 第17-18页 |
2.3 地方感概念、形成相关研究 | 第18-24页 |
2.3.1 地方感概念研究 | 第19-21页 |
2.3.2 地方感形成机制 | 第21-22页 |
2.3.3 小结 | 第22-24页 |
2.4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5-30页 |
3.1 研究方法的选取 | 第25-26页 |
3.1.1 文献研究法 | 第25页 |
3.1.2 逻辑推演法 | 第25-26页 |
3.1.3 文本分析法 | 第26页 |
3.2 资料收集 | 第26-28页 |
3.3 文本资料预处理 | 第28页 |
3.4 资料分析 | 第28-30页 |
4 旅游体验中的异地感 | 第30-60页 |
4.1 “异地”重新解读 | 第30-31页 |
4.2 异地感的含义与概念 | 第31-39页 |
4.2.1 异地感的含义 | 第32-34页 |
4.2.2 异地感的概念框架 | 第34-39页 |
4.3 异地感的构成成分 | 第39-47页 |
4.4 异地感的产生 | 第47-60页 |
4.4.1 异地感产生的起源:好奇心和逃离日常生活的需要 | 第47-48页 |
4.4.2 异地感产生的机制:距离-唤起-评价机制 | 第48-53页 |
4.4.3 异地感与情感评价 | 第53-55页 |
4.4.4 异地感的动态演变过程 | 第55-56页 |
4.4.5 旅游体验中异地感的影响因素 | 第56-60页 |
5 异地感类型以及唤起情境分析 | 第60-69页 |
5.1 异地感的类型 | 第60-61页 |
5.1.1 浅表型异地感 | 第60-61页 |
5.1.2 深层型异地感 | 第61页 |
5.2 异地感唤起情境分析 | 第61-69页 |
5.2.1 自然景观情境:寻求别样的美 | 第61-63页 |
5.2.2 人文历史情境:追寻别处的生活与过去 | 第63-69页 |
6 异地感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 第69-71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1-7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1-73页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后记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