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40页 |
1 PAHs简介 | 第14-18页 |
1.1 PAHs定义及性质 | 第14页 |
1.2 PAHs来源及分布 | 第14-16页 |
1.3 PAHs的去除 | 第16-18页 |
2 细菌趋化性 | 第18-34页 |
2.1 细菌的运动方式 | 第18-19页 |
2.2 细菌趋化的定义及分类 | 第19-20页 |
2.3 趋化反应蛋白 | 第20-22页 |
2.4 趋化反应的信号传导过程 | 第22-23页 |
2.5 大肠杆菌的趋化系统及鞭毛结构 | 第23-25页 |
2.6 细菌趋化的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2.7 甲基受体趋化蛋白(MCP)简介 | 第26-31页 |
2.8 (芳香族)有机污染物趋化细菌的研究进展 | 第31-34页 |
3 微生物基因敲除技术 | 第34-38页 |
3.1 利用随机插入突变进行基因敲除 | 第34页 |
3.2 RNA干扰引起的基因敲除 | 第34-35页 |
3.3 基于核酸内切酶的基因敲除策略——CRISPR/Cas9技术 | 第35页 |
3.4 基于同源重组的基因敲除策略 | 第35-38页 |
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0-59页 |
1 材料 | 第40-44页 |
1.1 实验菌株及质粒 | 第40-41页 |
1.2 主要药品试剂 | 第41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1.4 培养基 | 第42-43页 |
1.5 溶液配制 | 第43-44页 |
1.6 主要分析软件 | 第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59页 |
2.1 N.pentaromativorans US6-1趋化相关蛋白的基因水平和转录水平分析 | 第44页 |
2.2 N.pentaromativorans US6-1的趋化性实验 | 第44-45页 |
2.3 趋化相关基因的基因敲除 | 第45-50页 |
2.4 目标基因缺失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50页 |
2.5 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 | 第50-51页 |
2.6 cheA缺失对BaP降解的影响 | 第51-52页 |
2.7 甲基受体趋化蛋白(MCP)配体结合域的体外表达 | 第52-57页 |
2.8 荧光光谱实验 | 第57-5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9-84页 |
1 N.pentaromativorans US6-1趋化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分析 | 第59-64页 |
1.1 N.pentaromativorans US6-1趋化基因分析 | 第59-61页 |
1.2 N.pentaromativorans US6-1趋化蛋白结构分析 | 第61-64页 |
2 N.pentaromativorans US6-1的趋化性 | 第64-66页 |
2.1 N.pentaromativorans US6-1对单环芳烃和TCA循环产物的趋化性 | 第64-65页 |
2.2 N.pentaromativorans US6-1对多环芳烃(PAHs)的趋化性 | 第65-66页 |
3 N.pentaromativorans US6-1特定趋化蛋白基因的敲除 | 第66-73页 |
3.1 基因敲除引物的设计 | 第66-67页 |
3.2 基因敲除片段的体外扩增 | 第67-69页 |
3.3 基因敲除质粒的构建及目标菌的筛选 | 第69-70页 |
3.4 目的基因敲除株的筛选 | 第70-72页 |
3.5 US6-I△cheA和US6-I△mcp18870生长情况 | 第72-73页 |
4 趋化基因缺失株US6-1△cheA的初步研究 | 第73-75页 |
4.1 CheA蛋白对N.pentaromativorans US6-1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第73-75页 |
4.2 CheA蛋白对N.pentaromativorans US6-1降解BaP的影响 | 第75页 |
5 趋化受体MCP18870功能研究 | 第75-84页 |
5.1 US6-1△mcp18870趋化性研究 | 第75-76页 |
5.2 甲基受体趋化蛋白配体结合域的异源表达 | 第76-81页 |
5.3 甲基受体趋化蛋白18870配体结合域的浓缩和浓度测定 | 第81页 |
5.4 甲基受体趋化蛋白18870配体结合域与底物的结合 | 第81-8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84-91页 |
1 细菌趋化与降解的关系 | 第84-86页 |
2 功能性甲基受体趋化蛋白的确定 | 第86-90页 |
3 趋化与生物膜形成的关系 | 第90-9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1 结论 | 第91-92页 |
2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2页 |
附录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