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PC的SIFT算法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SIFT算法原理 | 第18-30页 |
2.1 SIFT算法简介 | 第18页 |
2.2 尺度空间构成 | 第18-22页 |
2.2.1 尺度空间的表示方法 | 第18-19页 |
2.2.2 高斯核函数 | 第19-21页 |
2.2.3 高斯金字塔 | 第21-22页 |
2.3 特征点检测 | 第22-25页 |
2.4 描述子生成 | 第25-27页 |
2.4.1 关键点主方向指定 | 第25-26页 |
2.4.2 关键点描述 | 第26-27页 |
2.5 特征匹配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于SoPC的SIFT算法优化 | 第30-40页 |
3.1 高斯金字塔算法优化 | 第30-33页 |
3.2 关键点描述算法优化 | 第33-37页 |
3.2.1 梯度计算优化 | 第33-34页 |
3.2.2 描述子生成优化 | 第34-36页 |
3.2.3 邻域旋转优化 | 第36-37页 |
3.3 描述子匹配算法优化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系统软硬件架构设计与划分 | 第40-50页 |
4.1 系统概要 | 第40-41页 |
4.2 PL端SIFT算法硬件加速架构设计 | 第41-43页 |
4.2.1 AXIDataMover简介 | 第41-42页 |
4.2.2 可重用IP核设计 | 第42-43页 |
4.3 PS端SIFT算法流程控制 | 第43-46页 |
4.3.1 PS端SIFTIP核的控制与图像分窗 | 第44-45页 |
4.3.2 PS端MatchIP核的控制 | 第45-46页 |
4.4 PC端MFC图像匹配交互界面应用程序 | 第46-49页 |
4.4.1 PC端以太网数据传输 | 第47-48页 |
4.4.2 PC端寻找单应性矩阵原理与应用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SIFT算法数字逻辑设计及优化 | 第50-64页 |
5.1 关键点检测模块设计与优化 | 第50-56页 |
5.1.1 高斯金字塔模块设计与优化 | 第50-54页 |
5.1.2 梯度计算模块设计与优化 | 第54-55页 |
5.1.3 极值点检测模块设计与优化 | 第55-56页 |
5.2 描述子生成模块设计与优化 | 第56-61页 |
5.2.1 邻域窗模块设计与优化 | 第57-58页 |
5.2.2 环形邻域划分模块设计与优化 | 第58页 |
5.2.3 梯度直方图模块设计与优化 | 第58-59页 |
5.2.4 主方向统计模块设计与优化 | 第59-60页 |
5.2.5 描述子重排序与归一化模块设计与优化 | 第60-61页 |
5.3 描述子匹配模块设计与优化 | 第61-63页 |
5.3.1 欧氏距离匹配模块设计与优化 | 第62页 |
5.3.2 匹配模块空间并行设计与优化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系统验证与测试 | 第64-80页 |
6.1 基于Matlab的SIFT算法模型验证 | 第64-67页 |
6.2 基于Vivado的数字模块时序仿真 | 第67-71页 |
6.2.1 关键点检测模块时序仿真 | 第68-69页 |
6.2.2 描述子生成模块时序仿真 | 第69-70页 |
6.2.3 描述子匹配模块时序仿真 | 第70-71页 |
6.3 系统软硬件联合测试 | 第71-78页 |
6.3.1 SIFT图像匹配系统平移不变性测试 | 第71-72页 |
6.3.2 SIFT图像匹配系统旋转不变性测试 | 第72-73页 |
6.3.3 SIFT图像匹配系统尺度不变性测试 | 第73-75页 |
6.3.4 SIFT图像匹配系统综合测试 | 第75-7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7.2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