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泵浦-探测技术的超快过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引言 | 第9页 |
1.1 超快激光发展过程 | 第9-10页 |
1.2 超短脉冲产生技术 | 第10-12页 |
1.3 超快激光测量技术 | 第12-17页 |
1.4 石墨烯类材料 | 第17-23页 |
1.4.1 石墨烯 | 第17-19页 |
1.4.2 石墨烯的性能 | 第19-20页 |
1.4.3 氧化石墨烯 | 第20-22页 |
1.4.4 石墨烯材料的应用 | 第22-23页 |
1.5 本论文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载流子动力学及泵浦探测技术 | 第25-39页 |
2.1 非线性光学简介 | 第25-29页 |
2.1.1 非线性效应产生机理 | 第25-26页 |
2.1.2 常见非线性光学现象 | 第26-28页 |
2.1.3 非线性光学应用 | 第28-29页 |
2.2 光激发载流子动力学 | 第29-33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29-31页 |
2.2.2 物质激发后能量分布 | 第31-32页 |
2.2.3 载流子的热平衡化 | 第32页 |
2.2.4 能量驰豫与载流子复合 | 第32-33页 |
2.3 时间分辨泵浦—探测技术 | 第33-38页 |
2.3.1 探测原理 | 第33-34页 |
2.3.2 吸收理论 | 第34-35页 |
2.3.3 能级模型 | 第35-37页 |
2.3.4 泵浦—探测技术相关应用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氧化石墨烯载流子动力学过程研究 | 第39-57页 |
3.1 石墨烯类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39-40页 |
3.2 飞秒激光系统 | 第40-44页 |
3.2.1 激光系统组成 | 第40-42页 |
3.2.2 飞秒啁啾放大技术CPA | 第42-43页 |
3.2.3 飞秒脉宽测量技术 | 第43-44页 |
3.3 泵浦探测系统 | 第44-50页 |
3.3.1 系统搭建与调试 | 第45页 |
3.3.2 探测信号的接收 | 第45-46页 |
3.3.3 光路注意事项 | 第46-49页 |
3.3.4 探测信号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3.4 氧化石墨烯载流子动力学过程研究 | 第50-54页 |
3.4.1 氧化石墨烯样品制备 | 第50-51页 |
3.4.2 低能量下载流子动力学过程 | 第51-53页 |
3.4.3 高能量下载流子动力学过程 | 第53-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4.1 总结 | 第57页 |
4.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