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验技术在中学物理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1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2章 虚拟实验技术基础 | 第13-20页 |
2.1 建模技术 | 第13-15页 |
2.1.1 以几何模型为基础的建模技术 | 第13页 |
2.1.2 以图像为基础的建模技术 | 第13-14页 |
2.1.3 以图像与几何加以混合的建模技术 | 第14-15页 |
2.2 互交技术 | 第15-18页 |
2.2.1 Java3D | 第15页 |
2.2.2 Cult3D | 第15-16页 |
2.2.3 WebGL | 第16-18页 |
2.3 功能库 | 第18-20页 |
第3章 中学物理虚拟实验技术建模方案 | 第20-36页 |
3.1 建模基础 | 第20-21页 |
3.1.1 目标 | 第20页 |
3.1.2 原则 | 第20-21页 |
3.2 模型构造 | 第21-26页 |
3.2.1 结构 | 第21-22页 |
3.2.2 环境 | 第22-25页 |
3.2.3 建模 | 第25-26页 |
3.3 场景搭建 | 第26-36页 |
3.3.1 框架 | 第26-27页 |
3.3.2 检测 | 第27页 |
3.3.3 场景 | 第27-28页 |
3.3.4 相机 | 第28-29页 |
3.3.5 渲染 | 第29页 |
3.3.6 光源 | 第29-30页 |
3.3.7 物体 | 第30页 |
3.3.8 检测 | 第30-31页 |
3.3.9 坐标 | 第31-33页 |
3.3.10 点击 | 第33-36页 |
第4章 虚拟实验技术建模应用实验 | 第36-47页 |
4.1 场景变化 | 第36-38页 |
4.2 动态连线 | 第38-39页 |
4.3 开关状态 | 第39-41页 |
4.4 变阻器 | 第41-44页 |
4.4.1 变阻器上滑块的移动 | 第41-42页 |
4.4.2 变阻器属性弹窗及阻值实时显示 | 第42-44页 |
4.5 灯泡 | 第44-45页 |
4.6 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5.1 结论 | 第47-48页 |
5.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