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假手的联合仿真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肌电控制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虚拟样机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肌电信号的采集及分析 | 第15-27页 |
2.1 肌电信号简介 | 第15-17页 |
2.1.1 表面肌电信号产生机理 | 第15-16页 |
2.1.2 表面肌电信号的特点 | 第16-17页 |
2.2 肌电信号的采集 | 第17-20页 |
2.2.1 肌电信号的采集设备 | 第17-18页 |
2.2.2 肌电信号的实验条件 | 第18-20页 |
2.3 肌电信号的处理过程 | 第20-26页 |
2.3.1 噪声来源分析 | 第20-21页 |
2.3.2 去噪方法 | 第21-22页 |
2.3.3 识别过程 | 第22-24页 |
2.3.4 控制原理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肌电假手的建模与仿真 | 第27-37页 |
3.1 人手运动机理 | 第27-28页 |
3.2 肌电假手建模 | 第28-29页 |
3.2.1 虚拟样机简介 | 第28页 |
3.2.2 肌电假手模型设计 | 第28-29页 |
3.3 肌电假手运动学分析 | 第29-33页 |
3.3.1 空间位置解算 | 第29-31页 |
3.3.2 运动速度解算 | 第31-33页 |
3.4 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33-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ADAMS和MATLAB的联合仿真分析 | 第37-49页 |
4.1 联合仿真系统 | 第37页 |
4.2 控制器设计 | 第37-40页 |
4.3 交互接口设计 | 第40-41页 |
4.4 联合仿真实验 | 第41-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