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3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3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1.3.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 第30页 |
1.3.2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 第30-31页 |
1.3.3 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 | 第31页 |
1.3.4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 第31页 |
1.4 框架结构 | 第31-34页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34-37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34-35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35-37页 |
第2章 健康服务业的一般分析 | 第37-67页 |
2.1 健康服务业的相关概念 | 第37-47页 |
2.1.1 健康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2.1.2 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 | 第39-42页 |
2.1.3 健康服务业 | 第42-47页 |
2.2 健康服务业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47-65页 |
2.2.1 医疗保健市场理论 | 第47-60页 |
2.2.2 健康保险市场理论 | 第60-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3章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背景与历程 | 第67-93页 |
3.1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背景 | 第67-72页 |
3.1.1 美国健康服务业与医疗服务业的区别 | 第67-69页 |
3.1.2 美国健康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背景 | 第69-72页 |
3.2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阶段 | 第72-91页 |
3.2.1 起步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 | 第76-78页 |
3.2.2 快速成长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 | 第78-85页 |
3.2.3 平稳过渡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 | 第85-88页 |
3.2.4 成熟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 | 第88-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4章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93-111页 |
4.1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93-101页 |
4.1.1 产业通胀 | 第93-96页 |
4.1.2 收入水平 | 第96-98页 |
4.1.3 保险覆盖 | 第98-100页 |
4.1.4 人口条件 | 第100-101页 |
4.2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101-110页 |
4.2.1 模型构建 | 第101-104页 |
4.2.2 实证检验 | 第104-106页 |
4.2.3 结果分析 | 第106-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5章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制度演进 | 第111-129页 |
5.1 美国健康服务业起步阶段:“公平为先”(1933年-1969年) | 第112-115页 |
5.1.1 《社会保障法》是“公平为先”的制度基础 | 第112-113页 |
5.1.2 医疗保障计划是“公平为先”的制度成果 | 第113-115页 |
5.2 美国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阶段:“效率先行”(1969年-1993年) | 第115-121页 |
5.2.1 “国家卫生战略”是效率先行的制度起点 | 第115-116页 |
5.2.2 “国家健康计划”是效率先行的制度过渡 | 第116页 |
5.2.3 成本抑制与偿付变化是效率先行的制度尝试 | 第116-118页 |
5.2.4 管理式医疗系统是效率先行的制度策略 | 第118-121页 |
5.3 美国健康服务业平稳过渡阶段与成熟发展阶段:“兼顾公平与效率”(1993年-至今) | 第121-127页 |
5.3.1 “全民医疗计划”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制度基础 | 第121-123页 |
5.3.2 医疗保障计划的完善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制度路径 | 第123-124页 |
5.3.3 《平价医疗法案》的实施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制度体现 | 第124-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6章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 | 第129-151页 |
6.1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的产生背景 | 第130-132页 |
6.2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的主要类型 | 第132-146页 |
6.2.1 快速成长阶段发展模式 | 第133-139页 |
6.2.2 平稳过渡阶段发展模式 | 第139-142页 |
6.2.3 成熟发展阶段发展模式 | 第142-146页 |
6.3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下的应用 | 第146-150页 |
6.3.1 医疗照顾与管理式医疗结合计划 | 第146-147页 |
6.3.2 医疗补助与管理式医疗结合计划 | 第147-148页 |
6.3.3 医疗照顾与责任医疗组织共享结余计划 | 第148-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第7章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机制 | 第151-183页 |
7.1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机制中的主体关系 | 第151-155页 |
7.1.1 发展机制的主体构成 | 第151-152页 |
7.1.2 发展机制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152-155页 |
7.2 美国健康服务业三大发展机制 | 第155-175页 |
7.2.1 成本控制机制 | 第156-165页 |
7.2.2 获得性改进机制 | 第165-168页 |
7.2.3 质量保证机制 | 第168-175页 |
7.3 美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机制联动 | 第175-180页 |
7.3.1 发展机制的联动关系 | 第175-178页 |
7.3.2 发展机制的联动表现 | 第178-180页 |
7.4 美国健康服务业三大发展机制的现实意义 | 第180-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183页 |
第8章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成效、问题与趋势 | 第183-223页 |
8.1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成效 | 第183-206页 |
8.1.1 美国健康服务业的直接经济效果 | 第183-191页 |
8.1.2 美国健康服务业的间接经济效果 | 第191-194页 |
8.1.3 美国健康服务业的产业内部效益 | 第194-206页 |
8.2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问题 | 第206-215页 |
8.2.1 从业人员数量短缺,空间与专业分布不均 | 第206-210页 |
8.2.2 发展模式存在漏洞,市场作用发挥受限 | 第210-212页 |
8.2.3 发展机制效率未充分发挥,获得性条件与质量水平有待改善 | 第212-215页 |
8.3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 第215-222页 |
8.3.1 医疗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 | 第215-216页 |
8.3.2 成本控制的力度不断加强 | 第216-217页 |
8.3.3 从业人员的多元化程度不断提升 | 第217-219页 |
8.3.4 价值导向的影响不断强化 | 第219-220页 |
8.3.5 服务与技术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 第220-2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223页 |
第9章 对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 第223-251页 |
9.1 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概况 | 第223-236页 |
9.1.1 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历史 | 第223-225页 |
9.1.2 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225-236页 |
9.2 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236-240页 |
9.2.1 人力资源配置缺项 | 第236-237页 |
9.2.2 发展模式尚不成熟 | 第237-238页 |
9.2.3 发展机制有待完善 | 第238-240页 |
9.3 对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240-249页 |
9.3.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善服务交付方式 | 第241-242页 |
9.3.2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完善政府作用发挥 | 第242-244页 |
9.3.3 平衡产业发展机制,提高产业运行效率 | 第244-245页 |
9.3.4 强化消费者自我管理,优化服务供需关系 | 第245-246页 |
9.3.5 利用生物与信息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第246-247页 |
9.3.6 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构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 第247-249页 |
本章小结 | 第249-251页 |
结论 | 第251-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26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65-267页 |
后记 | 第267-2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