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裂解酶LySP2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初步应用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4-22页
    第一章 鸡白痢沙门菌研究概况第14-18页
        1.1 鸡白痢沙门菌病的流行现状第14-15页
        1.2 鸡白痢沙门菌病发病机理及国内外耐药现状第15-16页
        1.3 鸡白痢沙门菌病的防控趋势第16-18页
    第二章 沙门菌特异性噬菌体及其裂解酶的研究进展第18-22页
        2.1 噬菌体作为抑菌剂防治沙门菌第18-19页
        2.2 噬菌体应用的流行及局限性第19页
        2.3 裂解酶治疗的应用与发展第19-22页
第二篇 研究内容第22-59页
    第一章 裂解酶LYSP2的酵母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第22-42页
        1 材料第23-24页
            1.1 主要仪器第23页
            1.2 菌株及质粒第23页
            1.3 试剂第23页
            1.4 试剂配制第23-24页
            1.5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24页
        2 方法第24-32页
            2.1 鸡白痢沙门菌的培养第24-25页
            2.2 沙门菌噬菌体YSP2的培养第25页
            2.3 沙门菌噬菌体YSP2基因组的提取第25页
            2.4 裂解酶LySP2基因的PCR扩增第25-26页
            2.5 表达载体pPICZ-LySP2的构建与鉴定第26-28页
            2.6 重组毕赤酵母菌株X33-pPICZ-LySP2的构建第28-30页
            2.7 重组毕赤酵母菌X33-pPICZ-LySP2的诱导发酵及条件优化第30-31页
            2.8 发酵上清液总蛋白浓度测定第31页
            2.9 发酵产物的电泳检测第31-32页
        3 结果第32-39页
            3.1 噬菌体YSP2全基因组提取结果第32页
            3.2 重组质粒pPICZαA-LySP2的鉴定结果第32-33页
            3.3 重组质粒pPICZα-LySP2序列测定结果第33页
            3.4 重组酵母菌株X33-pPICZ-LySP2的构建结果第33-35页
            3.5 重组酵母菌株X33-pPICZ-LySP2的发酵产酶结果第35页
            3.6 重组毕赤酵母菌X33-pPICZ-LySP2产酶条件的优化结果第35-36页
            3.7 重组菌株X33-pPICZ-LySP2的诱导产物SDS-PAGE分析结果第36-37页
            3.8 发酵产物的活性鉴定第37-38页
            3.9 发酵上清蛋白总浓度测定第38-39页
        4 讨论第39-41页
            4.1 噬菌体YSP2及其裂解酶LySP2第39-40页
            4.2 裂解酶LySP2的表达及活性第40-41页
        5 小结第41-42页
    第二章 重组裂解酶体外抑菌活性及雏鸡模型的治疗效果第42-59页
        1 材料第42-43页
            1.1 重组裂解酶、实验动物及菌株第42-43页
            1.2 主要仪器第43页
        2 方法第43-47页
            2.1 平板打孔法检测抑菌活性第43页
            2.2 重组酵母发酵产物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第43-44页
            2.3 重组裂解酶的pH值稳定性测试第44页
            2.4 重组裂解酶的热稳定性测试第44页
            2.5 重组裂解酶制剂的安全性测试第44页
            2.6 鸡白痢沙门菌雏鸡感染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2.7 重组裂解酶在清除鸡白痢感染雏鸡模型中的疗效第45-47页
            2.8 数据统计分析第47页
        3 结果第47-55页
            3.1 重组裂解酶抑菌活性鉴定结果第47-48页
            3.2 重组裂解酶MIC测定结果第48-49页
            3.3 重组裂解酶的热稳定性测试结果第49页
            3.4 重组裂解酶的pH值稳定性测试结果第49页
            3.5 重组裂解酶安全性检测结果第49-50页
            3.6 重组裂解酶在鸡白痢感染雏鸡模型中的疗效第50-55页
        4 讨论第55-58页
            4.1 裂解酶活性第55-56页
            4.2 裂解酶稳定性第56-57页
            4.3 裂解酶的体内活性第57-58页
        5 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导师简介第68-69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多个城市市售猪肉中主要兽药残留情况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民康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