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1.2.1 纳米氮化硼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纳米纤维素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纳米氧化铝/镁/锌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4 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纳米氮化硼复合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及增强机制 | 第20-47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纳米氮化硼复合活性粉末混凝土制备与测试 | 第20-26页 |
2.2.1 原材料与测试设备 | 第20-24页 |
2.2.2 配合比设计 | 第24-25页 |
2.2.3 试件制备和养护 | 第25页 |
2.2.4 测试方法 | 第25-26页 |
2.3 纳米氮化硼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26-33页 |
2.3.1 纳米氮化硼尺寸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26-29页 |
2.3.2 纳米氮化硼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3 不同养护方法纳米氮化硼复合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 | 第31-33页 |
2.4 纳米氮化硼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增强机理 | 第33-46页 |
2.4.1 XRD分析 | 第33-36页 |
2.4.2 ~29SiNMR谱分析 | 第36-37页 |
2.4.3 热重(TG)分析 | 第37-42页 |
2.4.4 SEM分析 | 第42-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3 纳米纤维素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流变性与强度 | 第47-61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纳米纤维素复合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与测试 | 第47-51页 |
3.2.1 原材料与测试设备 | 第47-49页 |
3.2.2 配合比设计 | 第49-50页 |
3.2.3 试件制备和养护 | 第50页 |
3.2.4 测试方法 | 第50-51页 |
3.3 纳米纤维素复合水泥浆的流变性 | 第51-58页 |
3.3.1 纳米纤维素水溶液的流变性 | 第51-54页 |
3.3.2 纳米纤维素复合水泥浆的流变性 | 第54-56页 |
3.3.3 纳米纤维素对水泥浆粘度的影响机理 | 第56-58页 |
3.4 纳米纤维素复合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纳米氧化铝/镁/锌复合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 | 第61-71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纳米氧化铝/镁/锌复合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与测试 | 第61-64页 |
4.2.1 原材料与测试设备 | 第61-63页 |
4.2.2 配合比设计 | 第63页 |
4.2.3 试件制备和养护 | 第63页 |
4.2.4 测试方法 | 第63-64页 |
4.3 纳米氧化铝/镁/锌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64-69页 |
4.3.1 纳米氧化铝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2 纳米氧化镁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3 纳米氧化锌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4 纳米氧化铝/镁/锌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机理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