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M6437的射流浓度场检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6-22页 |
1.1 选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1.2 射流浓度场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2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3.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2 射流浓度场扩散实验装置和检测系统设计 | 第22-32页 |
2.1 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开发 | 第22-26页 |
2.1.1 水槽水流模拟系统 | 第22-24页 |
2.1.2 射流排液控制系统 | 第24-26页 |
2.1.3 图像采集处理系统 | 第26页 |
2.2 浓度场测量原理 | 第26页 |
2.3 示踪物质的选择 | 第26-27页 |
2.4 浓度与灰度的匹配 | 第27-28页 |
2.5 浓度场图像率定 | 第28-30页 |
2.5.1 射流浓度场图像拍摄要求 | 第29页 |
2.5.2 光源校正 | 第29-30页 |
2.5.3 图像的数字化和平均 | 第30页 |
2.6 浓度场图像空间变换及畸变校正 | 第30-3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射流浓度场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32-46页 |
3.1 系统硬件研究 | 第32-33页 |
3.1.1 系统技术指标 | 第32页 |
3.1.2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2-33页 |
3.2 TMS320C6000系列DSP | 第33页 |
3.3 DM6437芯片及其外设介绍 | 第33-35页 |
3.4 DM6437射流浓度场视频图像处理流程 | 第35-39页 |
3.4.1 DM6437视频格式分析 | 第36-37页 |
3.4.2 DM6437视频图像处理流程优化 | 第37-39页 |
3.5 射流浓度场视频模块分析与配置 | 第39-45页 |
3.5.1 TVP5150解码模块分析 | 第40-41页 |
3.5.2 TVP5150解码模块配置 | 第41-43页 |
3.5.3 视频处理前后端配置 | 第43-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射流浓度场检测系统软件设计和开发 | 第46-59页 |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46-48页 |
4.1.1 CCS软件开发步骤 | 第46-47页 |
4.1.2 软件系统框架 | 第47页 |
4.1.3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47-48页 |
4.2 CCS软件开发环境 | 第48-56页 |
4.2.1 CCS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49-50页 |
4.2.2 CCS工程编译及调试过程 | 第50-52页 |
4.2.3 IMGLIB库函数的调用 | 第52-54页 |
4.2.4 实时操作系统DSP/BIOS | 第54-56页 |
4.3 Matlab与CCS间图像格式转换与通信 | 第56-57页 |
4.4 CCS软件端图像数据可视化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静水和动水条件下射流浓度场扩散实验研究 | 第59-69页 |
5.1 实验工况设计 | 第59-60页 |
5.2 射流浓度场检测实验步骤 | 第60-61页 |
5.3 静水和动水工况下射流浓度场的测量 | 第61-63页 |
5.3.1 静水条件下水平射流实验 | 第61-62页 |
5.3.2 横向流动条件下多孔射流实验 | 第62-63页 |
5.4 基于DM6437的射流浓度场图像处理 | 第63-67页 |
5.4.1 获得射流浓度场扩散区域图像 | 第64-66页 |
5.4.2 浓度场图像去噪与增强 | 第66页 |
5.4.3 浓度场图像浓度轮廓线 | 第66-67页 |
5.5 射流浓度轨迹线 | 第67-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