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部队安全建设的诸多问题 | 第10-11页 |
1.2.2 辅助监控系统在部队安全建设中的意义和必要性 | 第11页 |
1.2.3 涉军敏感区域辅助监控系统的功能 | 第11-12页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监控系统的发展概述 | 第14-16页 |
2.1 监控系统发展历程 | 第14页 |
2.2 监控系统的应用 | 第14-15页 |
2.3 监控系统发展方向 | 第15页 |
2.4 监控系统在部队安全建设中的现状 | 第1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三章 辅助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16-28页 |
3.1 辅助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原则 | 第16-17页 |
3.1.1 辅助监控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16页 |
3.1.2 辅助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16-17页 |
3.2 辅助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17-19页 |
3.3 辅助监控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选型原则 | 第19页 |
3.4 辅助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19-27页 |
3.4.1 辅助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部分 | 第19-23页 |
3.4.2 辅助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部分 | 第23-25页 |
3.4.3 辅助监控系统的终端控制部分 | 第25-26页 |
3.4.4 辅助监控系统的数据显示记录部分 | 第26页 |
3.4.5 辅助监控系统和周界防范系统的联动技术 | 第26-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辅助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8-40页 |
4.1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28-33页 |
4.1.1 多传感技术无线节点的结构 | 第30-31页 |
4.1.2 多传感器无线节点的组网 | 第31-32页 |
4.1.3 多传感器无线节点间数据传输方式 | 第32-33页 |
4.2 数据的双向控制功能的实现 | 第33-37页 |
4.3 辅助监控系统可靠性的实现 | 第37-38页 |
4.3.1 辅助监控系统的供电 | 第37页 |
4.3.2 辅助监控系统的低功耗 | 第37-38页 |
4.4 辅助监控系统应用场景的方案实现 | 第38-39页 |
4.4.1 安全监控 | 第38页 |
4.4.2 与部队站连指挥系统的对接 | 第38-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辅助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0-58页 |
5.1 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 | 第40页 |
5.2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移植 | 第40-44页 |
5.2.1 BootLoader的移植 | 第41-42页 |
5.2.2 Linux内核的定制与移植 | 第42-43页 |
5.2.3 构建文件系统 | 第43-44页 |
5.3 Qt用户图形界面和数据库开发 | 第44-45页 |
5.3.1 Qt用户图形界面开发 | 第44-45页 |
5.3.2 SQLite数据库开发 | 第45页 |
5.4 采集与控制程序开发 | 第45-51页 |
5.4.1 Keil开发环境简介 | 第45-46页 |
5.4.2 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开发 | 第46-51页 |
5.4.3 控制程序开发 | 第51页 |
5.5 数据传输功能的实现-Wi-Fi模块的开发 | 第51-55页 |
5.6 数据通信协议 | 第55-5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涉军敏感区域辅助监控系统应用 | 第58-64页 |
6.1 系统软硬件配置及连接方法 | 第58-60页 |
6.2 系统软件界面 | 第60-6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本文总结 | 第64-6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附件1 stm32处理器最小系统 | 第72-73页 |
附件2 STM32电源电路图 | 第73-75页 |
附件3 STM32232串口通信电路图 | 第75-76页 |
附件4 STM32485串口通信电路图 | 第76-77页 |
附件5 温度采集程序 | 第77-81页 |
附件6 湿度采集程序 | 第8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