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支护理论 | 第10-12页 |
1.2.2 支护分析方法 | 第12页 |
1.2.3 研究课题提出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分析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围岩的界定及隧道支护体系 | 第14-32页 |
2.1 围岩定义 | 第14页 |
2.2 围岩-支护作用效果 | 第14-15页 |
2.3 围岩分级及界定 | 第15-18页 |
2.3.1 围岩分级 | 第15-16页 |
2.3.2 围岩分级必要性 | 第16页 |
2.3.3 围岩分级步骤及标准 | 第16-18页 |
2.4 围岩压力判定 | 第18-23页 |
2.4.1 围岩压力概念 | 第18-19页 |
2.4.2 围岩压力判定 | 第19-23页 |
2.5 隧道支护 | 第23-32页 |
2.5.1 初期支护 | 第23-27页 |
2.5.2 二次衬砌 | 第27-28页 |
2.5.3 超前支护 | 第28-32页 |
第三章 张坪隧道工程 | 第32-41页 |
3.1 工程背景 | 第32页 |
3.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2-37页 |
3.2.1 水文气候 | 第32-34页 |
3.2.2 地形地貌 | 第34-35页 |
3.2.3 地层岩性 | 第35页 |
3.2.4 地质构造 | 第35-36页 |
3.2.5 围岩地质特性 | 第36页 |
3.2.6 地震与区域稳定性 | 第36-37页 |
3.3 隧道结构设计 | 第37-39页 |
3.3.1 洞门设计 | 第37页 |
3.3.2 横断面型式 | 第37-38页 |
3.3.3 衬砌结构设计 | 第38-39页 |
3.4 防排水设计 | 第39-41页 |
3.4.1 洞身排水措施 | 第40页 |
3.4.2 洞身防水措施 | 第40页 |
3.4.3 洞口排水设计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张坪隧道进口段Ⅳ级围岩弹塑性分析 | 第41-54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1页 |
4.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41-45页 |
4.2.1 计算范围 | 第42页 |
4.2.2 计算参数 | 第42-43页 |
4.2.3 模型建立 | 第43-45页 |
4.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53页 |
4.3.1 围岩位移特征 | 第45-49页 |
4.3.2 围岩应力特性与塑性区分析 | 第49-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张坪隧道出口段Ⅴ级围岩弹塑性分析 | 第54-64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54页 |
5.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54-55页 |
5.2.1 计算模型 | 第54页 |
5.2.2 计算参数 | 第54-55页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63页 |
5.3.1 围岩位移特征 | 第55-58页 |
5.3.2 围岩应力特性与塑性区分析 | 第58-63页 |
5.3.2.1 围岩应力特性 | 第58-62页 |
5.3.2.2 塑性区分析 | 第62-63页 |
5.4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1 结论 | 第64页 |
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