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51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2 基于ICP-MS的生物大分子检测方法 | 第13-22页 |
1.2.1 直接检测法 | 第13-15页 |
1.2.2 元素标记法 | 第15-22页 |
1.3 ICP-MS蛋白质分析 | 第22-38页 |
1.3.1 基于稀土元素标记的蛋白质分析方法 | 第23-27页 |
1.3.2 基于ICP-MS联用技术的蛋白质分析方法 | 第27-33页 |
1.3.3 基于纳米粒子标记的蛋白质分析方法 | 第33-38页 |
1.4 ICP-MS细胞分析 | 第38-43页 |
1.5 ICP-MS核酸分析 | 第43-50页 |
1.5.1 DNA分析方法 | 第43-47页 |
1.5.2 RNA分析方法 | 第47-50页 |
1.6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50-51页 |
第2章 基于纳米粒子标记的高灵敏度多组分DNA分析方法 | 第51-65页 |
2.1 本章导论 | 第51-5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52-56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52页 |
2.2.2 仪器参数 | 第52-53页 |
2.2.3 DNA探针序列设计 | 第53页 |
2.2.4 纳米粒子合成 | 第53-54页 |
2.2.5 纳米粒子标记DNA探针 | 第54-55页 |
2.2.6 DNA杂交反应条件 | 第55页 |
2.2.7 SP-ICP-MS测定纳米粒子 | 第55-5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2.3.1 SP-ICP-MS测定三种纳米粒子结果 | 第56-58页 |
2.3.2 纳米粒子标记DNA定量分析结果 | 第58-60页 |
2.3.3 纳米粒子标记DNA多组分分析结果 | 第60-61页 |
2.3.4 DNA待测物选择性测定结果 | 第61-62页 |
2.3.5 DNA样品回收率计算 | 第62-6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3章 基于稀土元素标记和DSN扩增策略的多组分miRNA分析方法 | 第65-86页 |
3.1 本章导论 | 第65-6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67-74页 |
3.2.0 实验试剂 | 第67-68页 |
3.2.1 仪器参数 | 第68-69页 |
3.2.2 核酸探针序列设计 | 第69-70页 |
3.2.3 DNA探针标记稀土元素 | 第70-71页 |
3.2.4 DNA探针包被磁性微球 | 第71页 |
3.2.5 miRNA杂交三明治反应条件 | 第71-72页 |
3.2.6 DSN扩增检测miRNA反应条件 | 第72页 |
3.2.7 细胞培养及细胞裂解液制备 | 第72-73页 |
3.2.8 ICP-MS多组分miRNA分析 | 第73-7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4页 |
3.3.1 稀土元素选择 | 第74页 |
3.3.2 稀土元素标记探针表征 | 第74-76页 |
3.3.3 miRNA选择性测定 | 第76-77页 |
3.3.4 三明治杂交法检测miRNA灵敏度 | 第77-78页 |
3.3.5 DSN扩增反应检测miRNA灵敏度 | 第78-80页 |
3.3.6 miRNA多组分检测 | 第80-83页 |
3.3.7 细胞裂解液miRNA检测 | 第83-8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4章 基于稀土元素标记的DNA单碱基错配位置检测方法 | 第86-103页 |
4.1 本章导论 | 第86-87页 |
4.2 实验步骤 | 第87-92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87-88页 |
4.2.2 仪器参数 | 第88页 |
4.2.3 DNA序列及标记信息 | 第88-90页 |
4.2.4 DNA探针标记稀土元素 | 第90页 |
4.2.5 DNA探针包被磁性微球 | 第90页 |
4.2.6 DNA杂交反应条件 | 第90页 |
4.2.7 ICP-MS检测SNPs位置 | 第90-9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2-101页 |
4.3.1 稀土元素标记探针表征 | 第92-93页 |
4.3.2 稀土元素ICP-MS测定结果 | 第93-95页 |
4.3.3 DNA浓度标准曲线 | 第95-99页 |
4.3.4 单碱基错配位置测定 | 第99-101页 |
4.3.5 双碱基错配位置测定 | 第10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22页 |
致谢 | 第122-12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4页 |